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5834|回复: 7

走在水面的感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27 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早晨做了个很清晰的梦。梦中走在水面上,边走边呼唤水中的人,让他们看自已在水中行走的姿态,他们却似乎有意不肯抬头看,又好像被什么隔着听不到呼唤。

梦中有一对身份特殊的父女,异常的特殊。女儿似乎可以飘在水上,不知怎么因她的启发身体突然就找到了浑浮的感觉,于是就在水面上行走起来。

行走于水面的感觉非常真实,而且行走中想明白了身体和水的关系,以及之所以不能入水的原因,和可以在水上行走的原理。

走在水面的感觉并不是漂浮,而是进不去,就好像踩在一层塑料膜上。膜很坚韧,虽然略有起伏摇晃,却不会破。被这层膜隔着,脚底实际并没有与水接触,所以也不会湿。身体在水面上似乎气球浮在水面的感觉,或是一种踩在气球上的感觉。

梦中想到的原理是这样的:身体的内部物质状态如果转为气态,那么固态的部分就变成了相当于气球皮膜的东西。这个包裹物被气托着,与液态物质之间形成了一层隔膜,只能碰撞无法交流,这样身体在水面上就被水体隔在表层无法深入了。由于水体本身的流动性, 走在水面上也会有一种摇摇晃晃的不稳定感。

写过《太极拳论》的太极宗师王宗岳据传说就曾在水面上行走,徐震先生《太极拳考信录》中曾这样记载:

”话说杨班侯有一位学生,名叫王矫宇。王矫宇先生见过杨露禅,亲耳听闻了杨露禅先生讲述太极拳祖师王宗岳的功夫境界。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夏,《北平实报》对王矫宇先生进行采访,登载《王矫宇访问记》一篇,其中提到了这件事。原文如下。

问:太极门中不能水上步行乎?

答:水上步行之事,本人曾闻之于露蝉先生。彼云:太极门中能水上步行者,唯王宗岳收蒋发为徒之故事也。缘王宗岳先生因呼蒋发为秃小子,致激起蒋发之大怒,于盛怒之下,与王宗岳较,结果被王宗岳击出十丈以外者凡三次。至此,始知王宗岳先生为非常人,急奔至王宗岳先生之前,跪地呼师父,求收为弟子。王宗岳先生曰:汝之气质过于刚烈,我呼汝一声秃小子,便欲击杀我,若我传汝工夫,将来不知击杀多少人矣!蒋发先生顿首谢过,力自忏悔,叩首无算,至于出血。王宗岳先生察其意诚,始允收为同门,约以明年今日正式行拜师礼。王宗岳先生去后,蒋发先生即筑室于黄河之岸,守候王宗岳先生。约经一年,一日傍晚,日色平西,蒋发先生方于河岸引领翘盼,则见河中水面有人影向此岸来。其时风平浪静,并无波涛,水面光澈如镜,蒋发先生注视久之,人影渐近,乃步行于水面,细视之,则王宗岳先生也。

此段故事,因过于神奇,王矫宇先生恐人以为杜撰,发誓不为诳语,自云:本人有生以来不打诳语,凡本人之谈话,皆由本人负责。舍下在德胜桥旁真武庙之西院。外间有怀疑者,无妨向本人询问。

作此番采访之时,王矫宇先生年已八十余。察其言论,可知绝无虚构,必述自杨露禅先生。露禅先生修为深厚,于祖师事迹,必不妄加粉饰,当为传述陈家沟之旧闻。
……
至于王宗岳先生是否确能水上步行,这让我想起了禅师祖师达摩一苇渡江的历史,两者何其相似。观王宗岳先生《太极拳论》之功力,字字句句皆放光彩,堪称巅峰之作,则其人之修行境界,实亦不可思议矣。“

看来,通过合理的练习和内部转化,在水面上行走并非绝不可能之事。只是,必须要经过转化这个前提。只要真能发生转化,任何事情都不是没有可能的。当然,像《射雕英雄传》中的裘千丈那样的自欺欺人是不能以假乱真的。
 楼主| 发表于 2014-8-27 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宗岳《太极拳论》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日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

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发表于 2014-8-27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曾闻一说云:心地清净无染则身轻,反之则愈沉。水上行走与夜行雨路不湿鞋等神通,应确有其事。《楞严经》云: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受阴尽者,虽未漏尽,心离其形,如鸟出笼,已能成就,从是凡身,上历菩萨六十圣位,得意生身,随往无碍。譬如有人熟寐呓言,是人虽则无别所知,其言已成音韵伦次,令不寐者咸悟其语,此则名为想阴区宇。由此可知神通确有其事,故修行得道者具足神通,实不足为奇。
发表于 2014-8-27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小周天通了很多神话般的功能就有了。水上漂,神足通,起空等等。
只是,有能力的人基本很少可能显示给人看。超常的能力并不是为满足人的好奇心而存在的。
发表于 2014-8-28 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燕果 于 2014-8-28 00:13 编辑

遐想一下: 身体的沉重的固态感觉, 是人通过六感观测后所建立的一种感觉。如果人放弃对身体的‘固态’体验, 或者是只追求‘气态’体验, 那么也许真的能浮动在水面上。也就是说, 人的身体是什么状态,由意识选择如何去观测体验它来决定. 太极高手, 能够精确地选择观测点和观测方式,普通人没有这个能力。

人在梦中, 只有意识在活动, 身体其他感官的体验活动已经最小化, 其实就是类似太极高手的状态,就是对躯体不体验不观测, 这时候反而能找到漂浮在水上的感觉。 
 楼主| 发表于 2014-8-28 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遐想一下: 身体的沉重的固态感觉, 是人通过六感观测后所建立的一种感觉。如果人放弃对'体的‘固态’体验, ...
燕果 发表于 2014-8-28 00:08


是的,梦中这个状态转化就是通过意识调控的,一念间感觉就变了。

高级的功夫练的是意识,也即神,下手处是气与意,而不是形与式。
发表于 2014-8-28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个相似的经历:4岁时从北京到上海, 完全不会上海话,清楚地记得一天早上,外公对我说的话,我只听懂几个词。而就在那天上午,我觉得脑子里有个开关,从北京话掰到了上海话,就一瞬间,我完全会上海话了,我清楚地记得这种转变。

7岁,我从上海到北京。基本不会北京话了。我用了大概1个多月,才能完全听懂老师的讲课,特别是数学老师的老北京腔。

15岁,又不会上海话了。去上海的火车上。对面坐着一个爱说话的上海人。火车坐了一宿,半睡半醒听她说了一宿上海话。下了火车,我发现我又会了。那种迷迷糊糊地听的状态好像完全能把听的东西灌进脑子里,可能这就是潜意识在听吧。

现在, 我学英语,多想把脑子里的开关掰到英语啊,再也找不到童年的能力了,童年那一瞬间的神奇转变真棒啊。
发表于 2014-8-29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柴胡宝妈 于 2014-8-29 14:04 编辑

回复 7# LUCK

小孩右脑很发达,就容易激发这种能力。不同的语言对应不同的频率,如果大脑相应频率区被激活,那门语言就能听懂了。我们现在学的英语,其实也是汉语,因为我们动的脑子部位是汉语部位,英语部位根本就没动,只是我们学的汉语是和英文发音是一样的而已。反复的声音频率刺激会激活那部分脑子,所以反复大量听是真正学会英语的关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6-3 14:33 , Processed in 0.04056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