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2978|回复: 0

孩子为什么要读——读不懂的经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20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小楼静墨 于 2014-9-20 18:05 编辑

     【读经必看】:
                       孩子为什么要读——读不懂的经典?
    我们来说说孩子为什么要去读:读不懂的经典?

这个我们要先来学习一下什么是类型教育,类型教育是犹太民族发明的一种前所未有的崭新的教育思维方式,类型教育和以前被称之为“教育”的所谓教育是不同的, 类型教育是什么呢?
类型教育没有一个固定模式,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方式与方法,但是有三点是极为重要的,这三点就是:

        一、给孩子的材料要多次重复;
        二、不用进行解释和说明;
        三、不要急于求成。

         看到这里,我们已经系统读经的妈妈是不是要为自己鼓掌呢,是不是要为自己庆幸呢?这个掌声大家一定要送给自己,专家说了,只要能够充分理解这三点,那么任何一个母亲都能对自已的孩子进行类型教育。而类型教育是犹太民族强大的法宝,我们却在无意中,因为我们自己的智慧选择,已经开始了类型教育。


  谁来说说我们的137读经法?
   1是读经的次数,一天最少一次,最多七次;(每遍约10分钟);
    3是读经的内容,一天最少三样,最多七样;(遵守生活多样性规律);
    7是读经的周期,以七天为一个周期,遵守易经七日来复的天地循环原则,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


        是不是我们的学习内容要重复七天,我们要求是原文素读,不要给孩子解释,包括大人,在没有熟读前,都不要先去看注解,还有一个关键就是,我们经常说,无为而为,强化自己,淡化孩子。

我们上面讲的类型教育的三点是什么呢?大家还记得吗?

  一、给孩子的材料要多次重复;
  二、不用进行解释和说明;
      三、不要急于求成。


         是不是完全和我们的读经方法吻合呢,是不是我们大家都捡了一个大宝贝,这就是道,只要符合于道的东西,不管是在什么地方,什么形式出现,什么人使用,它都会是相通的,因为我们这个重大的发现,更坚定了我们将读经进行到底的信心。


        我们可能会在网上,在生活中,听到、看到很多有关反对读经论的话题,曾经我们可能也有过动摇,有过怀疑,但是今天我相信,大家都会有一个自己内心真实的决定了!
好,我们来继续学习类型教育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我们有没有这样的发现呢,一个几个月大,或者一岁的多点的孩子,可以认识很多商标,比如说他们知道可口可乐、知道肯德基、知道家乐福、可是他们并不认识字,大家观察到孩子的这个特性吗?


         其实这就是类型教育的最大特点,孩子是把图文当作一个整体来认识的,我们大人看可口可乐,是要先去读文字,然后才知道,这是可口可乐,而孩子却能一眼看出来这是什么东西,这个就是整体的图片记忆,也是开发右脑的记忆方式。就比如说,一个出生才几天的婴儿,能很快认出自己的妈妈,婴儿是把妈妈身体的信息作为一个整体来认别,包括妈妈的气息、声音、外貌、行为,这么复杂的认别系统,连电脑都不可能达到,但是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却具备。


       婴儿的这个学习天性,可以从0岁,持续到3岁,3岁之后,这种能力在慢慢的减弱,那么这种能力的训练方法是什么呢?就是重复一千遍的教育方法,重复能让孩子记住与吸收知识,而且孩子在重复记忆事物时不觉得费力,这个在我们已经开始读经的妈妈心中应该很有体会,其实在犹太人来讲,这就是类型教育,只是把要记的东西作为一个总体的类型,而不管它是难是易,是简单是复杂,是懂与不懂,只要把这个事物反复无为的让孩子去重复认识,他们就能记住。


        很多妈妈认为经典很难,大人都记不住,孩子肯定也不能记住,大人记不住是为什么呢?因为大人丧失了类型记忆的能力,这个是上天赐给孩子的宝贝,但是很多不关注早期教育或没有正确早教方法的家长们给扼杀了孩子的这种天份,犹太教育家昆兹说,如果让一个孩子反复听本国的语言,孩子就对本国的语言具有非凡的记忆能力,每天反复的听优美的音乐,任何一个孩子在些环境中都会熟练地弹奏优美的曲子。


        曾经有一个这样的实验:一个人家的孩子练习钢琴,邻居家的孩子在一旁听,当邻居家的孩子大点,也弹钢琴之后,他很快就超过了前面的那个孩子,这是为什么呢?对邻居家的孩子而言,那家的孩子所弹奏的钢琴,为他学习钢琴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如果是三岁以下宝宝的妈妈,现在还会因为宝贝在你读经的时候,他在玩玩具,而烦恼吗?


        我们给3岁以前的宝宝要提供耳闻目染的环境,那么我们还会认为,宝宝不能跟我们读经,妈妈读经就没有作用,没有必要呢?陪着孩子玩的时候,可以放音频呀,不管是经典音频,还是美乐音频都可以放。


         3岁以上的孩子,肯定是不能和0-3岁的孩子比,但是我们3岁以上宝宝的妈妈也不能因此而气馁,4-6岁比7-12岁的学习能力又要强很多,所以任何时候开始读经,任何时候做一个学习型的妈妈,开始良好的家庭教育,都是不晚的。我们经常说,如果知道了还不学习,还不开始,那就是真正的晚了,只要有我们的爱心和用心,任何时候都有用。妈妈的爱,对于孩子永远是一片可以滋润他们成长的沃土,大家说是不?我们不要被这个所谓的年龄界限给吓倒了,哪怕你的孩子三十岁了,他们同样需要妈妈的爱,只是那个时候,我们要付出的更多,回报更少一点而已。


        我们看有些学习围棋的孩子,他们从小就是看别人下棋,而并没有人去专门教他们,但是自然而然的,这些经常看别人下棋的孩子,却会下棋了,这也是类型教育的一个典型。在看的过程中,没有人给他们讲解每一步的含意,但这个孩子却能对局势运用的很熟练,因为孩子记住了很多棋局,棋局也是作为一个整体记在了脑子里,很多棋界高手,一定都是从小看着别人下棋长大的,而不是等长到一定年龄去上个学习班上出来的。在运动上也是如此,我们知道邓亚平,乒乓世界的奇才,她可能在妈妈怀孕的时候,就在听着乒乓球的声音成长的,这样的例子太多。


        我们不是任何一方面的专家,那么我们怎么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呢?那就是我们自己装成专家,不懂经典,每天装成很享受,很专业的去读经;不懂音乐,每天都快乐地去欣赏音乐;不懂艺术,就经常煞有介事地去参加一些艺术展,并买一些世界名画的图片放在家里,时不是看一下。千万不要因为自己不懂、不会,就给孩子关上学习这些你都不懂的东西的大门。有些时候装多了,自己也会喜欢上,慢慢的也会真的变成专家。呵呵,拼娘时代,不是看你懂不懂,而是看你会不会装。


       我们知道类型教育的重要了,也知道了对孩子的教育开始的越早越好,可是很多人会担心,让这么小的孩子来学习这么多东西,会不会累坏呢?我们经常会听到身边的妈妈说,尤其是老人说,不要让孩子学习了,会把脑子累坏的,孩子真得会累坏吗?我们看到有几个孩子是因为学习而累傻的呢?大人有可能会被学习累坏,但是孩子绝对不会被累傻的,大家可以放心的去开发孩子的大脑,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我们的脑细胞足够的多,有140亿个,而能被我们利用的,只有百分之几;第二,没有人能控制一个3岁以下的孩子去喜欢什么,如果孩子不喜欢,他会拒绝接受那样的教育,只要孩子没有腻烦情绪,就没有必要担心太多。我们再回到小一点,对于一个一岁的宝宝,我们能控制他们的喜好吗?越小的孩子,越是不被大人控制的,所以,我们对于小宝宝只能是环境的熏陶,而不能强制性地去求要。


        而对于右脑的开发,只有在孩子无意学习的阶段才是有效的。我们讲的类型教育,就是开发右脑的重点教育方式,右脑的开发,不是学习数字、拼音、理解,这些属于逻辑性思维。而左脑是主管逻辑思维的,我们人的一生大部分在使用左脑,由于现代的教育过早的去学习学校的知识,所以我们的孩子早早的就开始了左脑的学习,这样把唯一的右脑学习时期都给占用了,造成大部分的孩子右左脑不平衡。


          日本的早教就是专门用汉字来开发右脑的,右脑是主管语言、图形、音乐、艺术、运动方面的。为什么很多运动员,都是从小培养出来的,就是因为抓住了右脑的学习时期。
所有的经典都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很多人都认为是神化了读经的功能。其实,不管是从医学,还是从现代的科学,或者教育学来分析,读经能让孩子变得聪明,是很科学的,并不是神化,也不是迷信。但是有一点要注意,我们不能一天到晚让孩子去读经。

刚才讲了,三岁之前的孩子是不能被控制地让他们去学习,如果我们把一个孩子天天安排的学习任务满满的,也不管孩子的情绪如何,那么你也是一个扼杀天才的妈妈,这个不能控制我们主要是指3岁以下的小宝宝。


          大一点的孩子引导完成学习任务,3岁之后,孩子就会有自己的思想,可以去理性的接受建议,但是年龄不是绝对的划分,每一个孩子是不同的,所以需要妈妈付出极大的爱心、耐心、责任心,去发现你的宝宝的不同之处。我们绝不能去问别人,你家孩子现在是什么情况,然后回家照搬人家的方法。别人的方法,永远只能做为参考,大家能理解吗?最重要的是,能做到吗?

大的方向一致,细节需要自己来掌握,比如说读经,我们用137读经法,这个是不变的,不需要我们再去创造一套读经的方法。但是具体在你家如何更好的实施,除了听指导老师的建议,还有学习别的妈妈的高招之外,我们还需要找出引导自己孩子读经的兴趣点。


        其他方面的学习也是一样的,我觉得一二妈对一二的引导就很好,一二的画画得非常的美,但是一二还没有去学习画画的技巧。在合肥辟谷的时候,我常常感叹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如果一二妈发现了一二的绘画能力,就马上送她去学习作画,那么,我们现在也看不到一二自己创作的作品了,她的思维就被老师的知识限制了,而美术就是开发右脑的一种。


        送孩子去上培训的妈妈,看起来似乎是更爱孩子是不?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所以不正确的爱,更是一种害,在3孩子三岁前,基本上是要由妈妈来帮他们做决定的,所以我们不学习,行不行呢?


        为什么说孩子都是天才,我还有一点亲身的体会,前面我们讲到类型教育的重点之一,就是重复一千遍的教育方法,而孩子会自己选择重复一千遍的方法,你们相信不?


       我的孩子两岁的时候,我给他买了安徒生童话,那是一本没有一点插图纯文字的故事书,每天读一个故事,故事都比较长,几天之后,孩子就会自己选择读什么了,他只喜欢拇指姑娘前面的一段,每次读到相同的地方要求停下来,重新读。就是这一段,天天要读好多次,而且连续读了最少有一个月,这样算下来,这样相同的文字,起码也读了几百遍,真是百听不厌,你试图去换其他的内容,根本不可能。


         我们做妈妈的心里想的是,如何让孩子多吸收新故事?小人儿心里想的是我如何来实施重复千遍的教育方法,从这个例子来看,是孩子聪明,还是妈妈聪明呢?可是,我们都不承认自己不聪明,是不?所以,今天的课结束之后,放下妈妈高贵的姿态,向天才宝宝学习如何教育,好吗?但是千万记住,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是需要有要求的,我们不能矫枉过正哈。



(更多国学经典育儿知识,请结缘亲子教育群:376152020   验证码:11B)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三七养生加入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6-3 05:18 , Processed in 0.04276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