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7236|回复: 18

让孩子在诵读中素质与品格同步提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29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让孩子在诵读中素质与品格同步提升



某生问:我的孩子孙XX今年七周岁多一点,男孩,上小学一年级。我把他诵读经典的情况整理如下:当他把《德道经》德篇背会时,便在梦中有一条金龙把他驮到一所房间内学习《德道经》,随后返回,再学道篇时就很快了。当我的孩子把81章都背下来时,就更是常在梦中跟一些身穿古装的老师学习。开始我和他一同跟老师诵读的81章光碟录音诵读,他能既容易进入状态但也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现在已能自己独立学习,不仅看了很多书,而且讲在梦境中老师们还教了他做人的道理和一些方法,他说还曾观到过坐着莲花的自己,真是妙不可言。

我对他的状况很欣喜,同时认识到自己教育孩子的责任重大。虽然他的福慧很高,同样将来肩负社会重任,如果我们的教育跟不上前途也不容乐观。学生惭愧不能与师及时沟通,对今后的教育方法不明,担心他成人后不能调用先天所学,为国家做出贡献,为众生服务。目前,我只让他诵读《德道经》,并未进行“可非恒名”及其它方法的实践。我没有把他当作我们的“私有财产”,也没想到有出息了怎麽回报我们,而是怎样才能让他不枉此生。这是学生的有为思(私)想,恳请老师能百忙中批评,开示,教诲学生。



熊老师答:孩子通过经典诵读,仅在可非恒道的实践中,就获得如此的进步,确实值得庆贺与祝福。你们家长的担心也是一种正常现象。如何面对这种可喜的现象,使其顺利深入发展,这里面的关键是我们要真正把握住执两用中,执一为牧。

对老子《德道经》的诵读已经开启了孩子的慧明之门,但是我们也要同时注意,孩子已经过了七周岁,已经进入了先天向后天的转换生命时期。孩子后天品格的教育,正觉知识的“为学日益”,必须要同步跟上来,使其品格与素质,慧明与智明,先天与后天,都应当获得整体的同步的发展。

后天的智明道德,需要通过礼德规范性的教育,为学日益,学习相应的古代经典,提高做人的品格层次,才能与素质的提高同步相应。建议你们家长要同时教诵一下《德道三字经》,《格言联璧》,《弟子规》等等一系列有助于提升道德品格与道德学识的著名文章。同时,要鼓励他在传统国学领域中多学习和阅读,养成爱读书的良好习惯。这样较为有助于规范其后天品格的正确形成,而不会产生慧与智的分裂现象。

后天系统的、正确的智识教育,是先天系统正确深化的基础与载体,不能放松这一重要的教育环节。特别是在当前的社会文化氛围下,尤其显得重要和关键,家长要多化点精力和时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能低估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与作用力。孟母三迁为哪般?全因环境劣使然。现代时期,三迁虽难避,但也要用道德教育之法,以化解不良因素的作用力和影响力。

另一方面,孩子现在已经进入无为而修身,所以在修身的内容上,只需要把握好对《德道经》的复习,强化与圣人居,与圣人谋的先天通道,就会受益无穷。其它的则只需要加入双可教育中可非恒名,也就足够其修身全系统的使用了。不必过早加入过多的这方面的内容。法贵精而不在多,法贵恒而不在繁。
发表于 2010-11-30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得一老师一直推广经典,可是很多时候我都看不明白,很愚笨,现在再看,其实就是好好学习经典,然后做到位,就是这样吧?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0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读经典身心做到清静才是根本,只管耕耘,莫问收获。
发表于 2010-11-30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身心做到清静    如何就做到了才是根本。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0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得一 于 2010-11-30 11:29 编辑

孩子们和大人有着很大的差异,孩子的心本来就是纯朴的,清净的,
诵读经典的心态,是否以一颗平常心对待读经典,是否心急,求多,求快,是否放松,静心在读经典。方法都在老子中。




“可”字,甲骨文、金文中,口部件是形符,表示与言语有关,是一个 会意字。从口 , 从丂 ( 供神之架 ), 表示在神前歌唱或者诵念(當然這裏面也包括恭敬與敬畏)。这也就是说,可字的本义就是开口歌唱、讽诵等义。可字的其它衍生義,都是在這個本義上衍生的,那麽老子在此藏在後面的法,是用的本義還是衍生義呢?如果整體性地閱讀原著的本章),前後呼應地分析,也就可以從後邊的“ 噭 ” 字上找到答案,老子在此是雙義皆用,也就是说本意、衍生意他都在用,用於哲理是使用衍生義,用於修真是用的本義,用於常道的分析是衍生義,用於非常道則是本義的 開口誦讀 。

“无欲观眇”,闭目可以是人静下来,帛书老子观眇章中,讲无欲观眇,是“眇”,而不是“妙”,,小目而视;为双目垂帘内观之意。


静下心闭目诵读,后天的意识就退位了,先天的慧性就开启了。就能打开老子说的众妙之门。











太小的孩子一般不会闭目观诵,在诵读时让孩子说我爱老子爷爷,我爱(德道经),主要是培养恭敬心,看一看老子画像,诵读经典时让孩子呼丹元到右脑中工作,首焱到左脑中工作,请老子爷爷送《德道经》给丹元、和首焱,让丹元和首焱同步诵读,让首焱退位,丹元主事是修心性的更具体化(使孩子从小能做到自律),孩子的变化只在其中,后天的智识退位,先天慧性才能开启

丹元是阳我心神主先天慧性,首焱是阴我心神主后天智能,



此方法来源于黄帝的形名学中  《黄帝四经》《老子  德道经》和《黄庭经》中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0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慧性教育重在实现心脑合一


一、科学认知大脑(左右脑的局限性)
美国科学家斯佩里认为:右脑记忆量是左脑的100万倍。
日本医学博士春山茂雄认为:右脑是祖先脑,储存了人类500万年在进化过程当中所积累的智慧,赋予人以直觉、灵感、顿悟、创意等。其信息量,为左脑的十万、百万乃至千万倍以上。

从进化的角度看,低等动物只有右脑,没有左脑,高等动物才分化出左右脑。左脑是人的“本生脑”,记载着人出生以来的知识,这是大脑皮层信息的储存。右脑则是人的“祖先脑”,大脑质层藏识库储存着从古至今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遗传因子的全部信息。



以左脑(大脑皮层)为中心的生活方式是单色调的,因为左脑是以利害得失和愉悦感情统治的世界,用非常狭隘的视野观察人生和社会,人们难免迷失于纷纷扰扰的现实社会。



右脑(大脑质层)是人类遗传信息的巨大宝库,学会用右脑思考,就会基于人类亿万年遗传信息考虑问题,因而更豁达,视角更宽广。正确使用右脑,人生才能更加充实美好。


最近,美国脑神经学家吉尔·泰勒博士,在亲身经历过左侧大脑中风以后,总结出人类启用右脑思维具有重要意义。准确地说,人类需要重新认识开发大脑质层、启动阳我心神的重大意义。
“大脑右半球的感觉,使得自身的能量和周围的能量相结合。我们都是一个个互相联系的能量体,如同一个家庭。此时此刻我们都是同一个星球上的兄弟姐妹,我们的目标是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而且,此时此刻我们和谐地生活在一起,我们是一个和谐的整体。……我不知道我从哪里开始的,将从哪里结束。……我能分辨出来的只有这种能量,我觉得自己非常巨大而且非常膨胀,通过这些能量,我马上感觉到很美妙。”
平时,左脑总是在思想个人琐碎的问题,小我私识也是制约慧识是否能够得到充分提升的关键因素。在左脑废用以后,右脑却出现大爱、大我的精神体验,超越自己身体的界限,达到一种很高的精神境界。正如吉尔·泰勒博士所言:“多花费一些时间,来运行我们右脑中深深埋藏的和平系统,我们就会对这个世界产生更多的和谐,我们的星球也会变得更加安宁。”
“小我与大我”、“小爱与大爱”、“自私与大公”的精神状态,与我们是启动右脑还是左脑思维有关,与是阳我心神主理工作还是阴我心神主理工作有直接关系。
现代科学将大脑皮层、质层、核心三层结构混为一团,而以左右脑强行论之,偏离了系统论和一元论。
大脑皮层、质层、核心层,这三层结构具有统一性、分层性、左右共构性。
左脑、右脑思维特征的明显不同,现代医学的认定还仅仅局限于左右大脑分工的不同,究其根本原因则是由左右大脑的主宰者——阴我心神和阳我心神品质的本质不同所决定,也是启动和开发大脑皮层和质层信息的不同所定。
在研究如何慧智双运、提高自己智能水平时,必须要集合到道德修养问题来进行全面的认识。心脑之间的辩证关系,是必须要掌握的内容。
二、大脑的主宰(心脑关系)
《黄帝内经》:“心为神臟,脑为神腑”。心脏是心神的宅舍,大脑是心神的工作区。心臟内的心神,才是人类大脑办公室内的真主人。
近代心臟移植手术中的神奇案例
,佐证了心神的客观存在:
英国《每日邮报》(DailyPost)报导,美国马萨诸塞州赫尔市47岁女子克莱尔·希尔维亚(Claire Sylvia)相信移植人的特征会随着心臟一起移植。
患者著有《心臟的改变》一书。
大脑的开关总枢都在心区,它们的联接是由气路开关控制。
这一修真生理学上的奥秘,还未被现代科学所揭示。德慧智心脑教育,必须抓住修心的根本。修养道德心灵,为慧智大脑提供充沛的能量。
脑科学研究的重点,不应放在大脑这个硬件如何升级和更新换代上;而应将研究和开发的精力,投放在对软件心神提升品和质的努力之中。心为神宅,脑为神府。在精气神三元之中,把握住心阳丹元、心阴首焱这个一体两面整体性的品和质的提升,使软件具备善、正、德的优秀品质,才是根本之法。
三、心神分类
中国有句成语:三心二意。人的确有三个心神、两个意神。
三心:真我心,叫真信之心;阳我心,叫正觉之心;阴我心,叫识神之心,就是阴我之心。
二意:阳意;阴意。(实际上,背后还潜藏着真意,也是三个。)
⒈心藏神。心神,共有三个:阴我心神,也叫识神(首焱)、阳我心神(丹元)、真我心神(自性佛/道)。
⒉心神在大脑工作时,主持着神经系统各种各样的生物反应,包括神经递质的传递,以及良性弧和恶性弧的反射。
⒊三个心神在大脑中,分别有不同的腑区(工作区):
阴我心神“首焱”,在大脑中的工作区是大脑皮质区,
也就是整个大脑的表层区域都属于它的领地。
①阳我心神“丹元”,在大脑中的工作区是大脑中间质层区,它处于整个大脑皮层区的深层之中。
②真我心神(自性佛/道),在大脑中的工作区是大脑的核心中央区,处于整个大脑的中央位置,也就是丹经中所说的泥丸宫。
③阴我心神在心宅中的位置,处在胸中心场的外层,将阳我心神和真我心神包裹在它的内层之中。它在脑腑中的位置,分布在大脑的表面层,覆盖着整个脑组织的表面,包括沟回之内。
四、心神品性简介
⒈阴我心神 首焱:
主理人体的“有为”理念,后天行为过程;运行的是逻辑思维模式,是智识逻辑反应。
由三个方面综合而成:一,历史记忆烙印的释放;二,从父母的遗传继承而来;三,最主要是通过后天的长期学习逐步积累而形成。也称为后天意识思维、主观思维、客观思维、智识思维、尘浊思维、凡欲思维。
⒉阳我心神 丹元:
主理人体的“无为”理念,先天行为过程;运行的是灵感思维,无为相应,心慧反应。
由三个方面构成:一,原始祖性的一点灵光真性;二,历世尘中反复聚散的灵光;三,攒簇五行和合四象培神后,师教、师赐的慧性真知。常将这一类的思维称之为灵感思维、潜意识思维、下意识思维、灵性思维、慧性思维。
⒊真我心神 (自性佛/道):
主理人体的“自然”理念,道性行为过程。
详细内容(略)
五、修心的意义
⒈对健康的意义:
《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黄帝内经灵枢·邪客》:“心者,五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
《黄帝内经素问·移精变气论》:“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类经》中指出:“心为脏腑之主,而总统魂魄,并该意志,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唯心所使也。”“情志之伤,虽五脏各有所属,然求其所由,别无不从心而发。”
心神功能的优劣决定着心脏机能的好坏,左右和影响着精神系统以及整个人体脏腑功能的兴衰。
净化调整五脏的实质,使五脏的生理机能和功能,向道的外显德性上转化。德化五脏,是为了向五脏的道化性转变奠定坚实的基础。五脏中这种五德的净化与德化,能够产生集约升华,富集于心中而产生整体性的德性,从而主宰心身整体系统。
⒉对慧性的意义:
慧性灵悟,是经过阴我心神中的阳性区,进入阳我心神区和真我心神区而建立一个通道系统。以此为始,链接于其它各系统之中。在大脑中,则是大脑皮层左右思维区中符合大道特性的良性思维区的建立、形成和扩大。
所以,慧性灵悟是否能够产生和形成,取决于阴我心神区和脑中工作区内阳性区域的面积大小和能量高低。
人生观的改变,是根本性的改变 ,是建立符合自然的道生观的前提。
心区和脑区的浅层皮层,建立正见正识区,产生良好的生化生理作用,使大脑表层皮层与内层深层的通透性、交融性,进入一个崭新的状态。在此基础上,有为与无为、后天与先天的同步性、稳定性,将会明显提高。
坚持正修正悟,心中脑内负面的东西才能比较彻底地在皮层中被清理出局,被及时删除掉。阴我智识心神被净化,其思维被正向性的良性思维所主宰,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就为树立“道生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由于在整个大脑浅层区和皮层区整理出了大量的空间,阳性区域随之扩大,这样就为“有为”和“无为”的真正链结,建立强大的通道,奠定坚实的基础。
由于“同气相求”,这种表层的阳性质变,必然与大脑深层(中间质层)所在的阳我心神的阳气,产生共振与互渗。通过这一区域稳定的紧密链接,最终阳我心神必然全面透发,灵慧之性全面启动,实现开悟。
六、认识意识
意识,则是指脾神在大脑中的工作属性。脾神,同样是一气含三,存在着一真、一阳、一阴三位。
后天的意识,由阴性脾神“妄意” 所主持;先天的意识,由阳性脾神“常在”所主持。
意识,具有极强的“中性”特征。善与恶、正与邪的取舍,全在于心神这个母所释放的信息能量作用力。
阴我心神(识神)首焱,决定着和左右着意识的“中性”变化。意识本身的“中性”浮动变化,则受平时“为学者日益”内容正邪的影响和制约。
眼、耳、鼻、舌、身、意六大前识之根具有的生理功能特征,是既接收,也外散(表达),具有双向功能。
六根中的意识,又对眼耳鼻舌身五根具有总揽而调度的功用。这一功用,具有极其鲜明的双向性:一方面,全息性地在大脑皮层这个整体的“相”上,整合着阴我识神首焱和阳我丹元的各类“办公”意见指令,使这些工作指令有序化和准确化;一方面,及时迅速地传达给眼、耳、鼻、舌、身,进行具体执行与展开。
前五根接收到的各种信息,同样会在这个“相”的系统中进行信息处理整合,然后反馈给首焱和丹元进行处理。
当首焱和丹元未上班或脱岗时,还会自动依照既往的工作“经验”、处理习惯,“自动”式地及时作出反应,处理各类信息。
由此可见,六根前识中的意识,就是生命体中的一个巨大的信息处理中枢站,相当于电脑中的CPU。因此,中国文化中的一个“信”字即将意识的本质囊括干净。
七、心脑合一
“心”,处于生命的实相中;“意”和“脑”,处于生命有相中。只有破掉了相,才会知道其中的奥秘。心脑合一的教育培养,全凭心意下功夫的生理特征,需要整体把握住“心”和“意”这两个环节。
心,为一身之大主;意,为一身之承载。心与意和谐,在大脑中的工作分工有条不紊,各尽其责,中气为和,身国内则会建立起一个符合道法的内环境,最有利于确立起以道为本、以德为本、以民为本的自然法则。
身国众生,在心意统一、符合善正德的管理机制中良性生存,则必将安居乐业,万众一心,同赴德道,使修身(内修)和开慧(外用)同步进入佳境。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0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得一 于 2010-11-30 12:34 编辑

我在儿教论坛上常常看到的是孩子读完一部经用20分钟,30分钟,一上午连续读了几部经典等等,家长喜滋滋的,有点赶经的味道,对于读书速度的快慢,谈点自己的看法,快读时心里的杂念少容易使心静下来,要逐渐过渡到在慢诵时心也能静下来,没有杂念,如果在慢诵时心也能静下来,没有杂念,读书才能读出名堂。如果孩子一味快读也只是为了完成给他定的遍数为了完成任务,失去感格经典内涵和意境的过程(是在静中感格,而不是通过思来感格)。

孔子在学琴的故事需大家慢慢去品味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0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客观正确的面对慧性教育


最近发现一个现象,很多父母非常强调和注重慧性教育,认为后天的言行规范和学习不能压力太大,否则就会影响孩子的先天慧性,这种说法是对的。但是,如果尺度和分寸把握不好,就走向了极端,也就是谬误了。

佛家讲“戒定慧”,由“戒”生“定”,由“定”生“慧”,是有次第的。孩子的行为没有一点约束,注意力完全不能集中,这样怎么能够由“定”生“慧”呢,如果为了慧性的提升,而让孩子养成精神散漫,做什么事都不专注和认真的坏习惯,那样的结果适得其反,可能最后什么也得不到,最后还会怀疑这个教育有问题。而对此现象,是有案例可循的。

其实,专注力是一种品质,一个人专注力越持久,就越容易达成目标,就越容易成功。专注力是不能忽略的重要品质之一,主动和有效的培养提升孩子的专注力就成为当前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而经典诵读中诵读的过程和最后静定的过程,就是专注力培养的很好形式。

德、慧、智教育是一个整体,不能只抓一点不放忽略其他。以一棵树来比喻,“慧”是绿叶,“智”是花朵,这是一对阴阳,“慧”需要“智”来彰显才能为人所知。而这一切的根本,是德,德是树的根和干,缺少了德,慧就失去了生命力,就难以长保,就会枯萎。所以,最根本的,是德的教育,而不是慧性教育。慧性教育只是“有之以为利”的这个 “利”而已,“无之以为用”的“德”才是根本之修,是核心。

而德的培养,并不仅仅是品德教育,德的教育也分阴阳,品德教育只是其中的一半,核心是看不见的另一半,也就是老子所说的“修之身,其德乃真”,内修实践,内观诵经等践行过程,才是修德的重点,那个德才是真正的德。德的能量达到了那个标准,品德自然符合那个标准,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当自己的德能提升到一定程度后,有很多不好的事情,心里想都不愿意去想,想了都难受,更不用说还去这么做了,所以这个理论是经得起检验的。而对于成人来说,二者的分寸把握跟孩子是不一样的,孩子没有过多的后天污染,能量上去了,品德自然也就能跟上,这就是内在决定外在,本质决定形式。这种注重德的能量提升,以品德规范为辅助的形式,仅适用于孩子,越小的孩子,品德规范的部分应该越少,三岁前是不规范的。

一块美玉,只要它是美玉,它就会释放一种能量滋养我们,而要成为一块美玉,它需要积聚天地的精华,经过若干年进化和演变,才能变成美玉。美玉释放的光华,就是德的外显品格部分。玉的内在质地,就是德的内修内证部分。

佛祖也讲了一个故事,矿石冶炼成金子之后,金子就再难变成矿石。一个人也如此,他的德能提升到一定状态,内在的质地变了,就会释放一定的能量,并且永保其内在的真实,也就不会担心慧性之门把握不好关闭了,就再难打开的顾虑。所以德育是根本,“德慧智”三个字,需要整体的全面的看,他们就是一棵树,“德”是根本不能忽略,“智慧”是花叶要整体把握。最终圆融一体,也就是象征无极大道的圆。

杨修鉴/文 2010.10.7
发表于 2010-11-30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现在4岁了,以前听过三字经,好长时间没听了。现在想给他听《德道经》,就是给他听,需要让他特意去背诵吗?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0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海风依依




听的多了,读起来就容易多了,孩子四岁,应该能开口读了,小孩子记忆很好,先让孩子看着书读,字也认了,不要刻意去背,读的多了自然会背了,熟了以后不要一直看这书读,悠然放松读效果更好。先读《德道经》的德篇第一章和道篇第一章,这个是关键
培补五德,开启慧性。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得一 于 2010-12-3 13:16 编辑

推荐一位家长的读经典教学日记,从孩子在妈妈肚子中就接受经典教育到孩子的成长,3--6岁孩子的读经典教学日记,7--9岁读经典教学日记,孩子越小接受经典的熏陶,效果越好。
胎婴-10个月德慧智经典教育实践交流(素宝宝)

http://www.daode.biz/bbs/viewthread.php?tid=8747&extra=page%3D5

3--6岁孩子的读经典教学日记
http://www.daode.biz/bbs/viewthread.php?tid=14445&extra=page%3D4&page=1

7--9岁读经典教学日记

http://blog.sina.com.cn/mingmingdee
发表于 2010-12-3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乌鸦 于 2010-12-3 17:21 编辑

得一老师,每次发的贴太过长了,而且字太密了。有时很想认真看看,一看篇幅太长,就打消了。
《慧性图文思维教育-别把孩子教笨了》这本书我也买了,但看起来很困难,其一原因是因为字太密,其二原因是自己悟性不够,想不明白。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得一 于 2010-12-4 20:17 编辑

回复 13# 乌鸦



慢慢看吧,《慧性图文思维教育-别把孩子教笨了》一书,有内修实证得朋友一般都不难懂,书中大量的篇幅写了阴我心(首焱)和阳我心(丹元),心性修持大道生,最难修的就是修心,一般的人与事时,心中都有阴阳搏击,是利人还是利己,是阳我心做主,还是阴我心做主,还有就是秉性中带的东西,最难改,孩子们没有多少后天的染着,通过诵读经典并呼阴我心和阳我心同步诵读,在加上大人的言传身教,身心的变化自在其中,因诵经典时进入静的状态时能感受到经典对身心的滋养(有道光德能从头顶的百会穴进入身体,滋养五脏,五脏对应我们的五德,五行,是培补的过程),经常和阴我心(首焱)和阳我心(丹元)交流,让阴我心退位阳我主事,后天的智识退位,先天的慧性自然开启。方法很简单。
发表于 2010-12-5 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得一先生的指导,我也想买《慧性图文思维教育-别把孩子教笨了》,看到您说“有内修实证得朋友一般都不难懂”,请问什么是“内修实证”呢?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得一 于 2010-12-5 22:21 编辑

回复 15# 海风依依



象佛家的诵经,念佛,静定,修心性,还有道家的一些修身,修心的的实践都是“内修实证”呀,内身国都有真实的变化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5-8-8 09:30 , Processed in 0.03221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