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17829|回复: 50

谁是中国的"伊丽娜·叶尔马科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22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一段时间, 看到普京因"毒黄瓜事件"拒绝进口欧洲蔬菜! 想想, 还是这只北极熊厉害!  又突然就想起了那个狠狠踢WTO一脚的女生物学家伊丽娜·叶尔马科娃, 所以就百度以下:

       2005年,俄罗斯公布了具有世界轰动性的转基因喂养小白鼠的试验报告。

     这项试验由俄罗斯着名生物学家伊丽娜·叶尔马科娃主持,她发现转基因食品影响小白鼠及后代的健康:在小白鼠交配前两周以及在它怀孕期间,喂食经过遗传基因改良的大豆,一半以上的小白鼠刚出生后就很快死亡,幸存的40%生长发育也非常迟缓,它们的身体都比那些没有吃这些大豆的小白鼠所生下来的幼崽小。吃过这种的大豆的一些母鼠甚至不再有母性本能。

     叶尔马科娃认为,一些西方的大型跨国公司正将俄作为转基因产品的实验场。在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中,美国就直言不讳地向俄罗斯提出了开放转基因食品市场的要求。她坚信,只要转基因产品无害性还未被证明,那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风险就会增加。

     2006年,叶尔马科娃走马上任,当选为俄罗斯国家基因安全研究会副主席,俄罗斯拒绝向国民提供任何转基因食品,严控转基因食品的进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在山药社区, 网友白云深处说" 在新西兰这里,民众坚决抵制转基因,政府只能顺从民意,全国没有任何转基因食品。"
发表于 2011-6-22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为了加入世贸组织,自己让步妥协的太多。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基因安全发展史

本帖最后由 姜与炙甘草 于 2011-6-22 17:16 编辑

山西部分地区大老鼠绝迹被指与转基因玉米有关 2010年国际先驱导报   

一、1997-1998年,英国等实验分析发现转基因食品导致某些动物健康异常和种植区域出现异常。英国政府资助的研究显示,食用了转基因土豆的老鼠出现了肝脏癌症早期症状、睾丸发育不全、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部分萎缩等异常现象。   

二、1997德国农民克劳纳开始种植先正达Bt-176玉米试验田,头三年,玉米长势喜人、毫无虫害,当2001年,他将这种玉米用来喂养母牛时,牛开始剧烈腹泻并停止产奶,最后,他总共损失了70头牛。   

三、1998年秋,苏格兰Rowett研究所的普兹泰教授(Pusztai)就在电视上公开宣称,他的实验证明,实验鼠肾脏、胸腺和脾脏生长异常或萎缩或生长不当,脑部萎缩,多个重要器官也遭到破坏,免疫系统变弱。   

四、1998年,欧盟国家通过法律,把转基因农产品作业严格限制在实验室环境或封闭区域之内。   

五、1999年,美国康耐尔大学的研究者John Losey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报告,用涂有转Bt基因玉米花粉的叶片喂养斑蝶,导致44%的幼虫死亡。   

六、2000年到2001年,转基因种植区域发现生态环境出现异常获得更多证实,譬如,转基因玉米品种本身尚未发现异常,但其周围野生生态环境出现异常,而转基因甜菜等品种的野外试验显示其本身和环境都发现异常。为此,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欧盟国家的政府农业部门紧急成立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组,对转基因种植区开始全天候的严密监控措施。   

七、2004年先正达研发的转基因Bt-176玉米爆发丑闻,德国黑森州北部农民从1997年开始试种Bt-176玉米,并用作奶牛的补充饲料,2000年当农民开始提高该玉米在饲料中的比例后,所有的牛都死了。2004年瑞士联邦技术研究院踢球植物学研究所海尔比克教授发现,Bt-176中的用来毒杀欧洲玉米螟的Bt毒素,无法分解,最终毒死了奶牛。   

八、2004年7月28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完成了特别专题研究并发布研究报告,指明:转基因食品可导致难以预见的主基因(Host DNA)破坏,而用现有的审核和监测系统,美国各政府机构不能发现这些破坏。美国国家科学院列举了审核转基因食品产品的时候所没发现的异常:

1、食用了转基因玉米等转基因食物的老鼠,出现血细胞和肝脏细胞异常、肝脏比没食用的更重;  
 
2、食用了转基因玉米的,在美国中西部农场出现假孕或不育;
  
3、食用了转基因玉米饲料的母牛,在德国实验农场非正常死亡;
  
4、使用转基因饲料的的死亡率比使用自然饲料的死亡率高出两倍;
  
5、英国市场出现转基因大豆食品后,居民过敏症上升了50%,巴西出现同样状况;
  
6、被长期认为“安全”的转基因玉米,其效果并非如推广者说的那么理想,例如,菲律宾食用者出现了皮肤、小肠和呼吸系统的异常反应;  

九、2005年5月22日,英国《独立报》又披露了知名生物技术公司“孟山都”的一份报告,以转基因食品喂养的老鼠出现器官变异和血液成份改变的现象。   

十、2005年11月16日,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显示,一项持续4个星期的实验表明,被喂食了转基因豌豆的小白鼠的肺部产生了炎症,小白鼠发生过敏反应,并对其他过敏原更加敏感,并据此叫停了历时10年、耗资300万美元的转基因项目。   

十一、2006年,俄罗斯科学院高级神经活动和神经生理研究所科学家伊琳娜?艾尔马科娃博士研究发现,食用转基因大豆食物的老鼠,其幼鼠一半以上在出生后头三个星期死亡,是没有食用转基因大豆老鼠死亡率的6倍。   

十二、2007年,在奥地利政府的资助下,泽特克教授及其研究小组对孟都山公司研发的“转基因玉米NK603(抗除草剂)和转基因玉米MON810(Bt抗虫)的杂交品种”进行了实验。在经过长达20周的观察之后,发现转基因产品影响了小鼠的生殖能力。   

十三、2007年10月和11月,美国《纽约时报》等媒体报道,经过长期周密跟踪观察,发现有两种转基因玉米种植导致伤害蝴蝶生存,对生态环境安全的威胁程度已经超出可接受水平。为此,欧盟已经做出了初步决定、禁止该转基因玉米的种子销售使用。   

十四、2007年,法国科学家证实,孟山都公司出产的一种转基因玉米对人体肝脏和肾脏具有毒性。   

十五、2008年意大利的科学家做了一个长期实验。他们用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喂养雌性小鼠长达24个月,结果发现食用GM大豆的雌性小鼠肝脏出现异常。   

十六、2008年,美国科学家也证实了长时间喂食转基因玉米,小白鼠的免疫系统会受到损害,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同年《农业与食品化学》杂志上。   

十七、2009年12月22日,法国生物技术委员会最终宣布,转基因玉米"弊大于利",这等于转基因作物种植在法国的永久废除。   

十八、2009年12月一期《生物科学国际期刊》上发表的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孟山都公司的转基因玉米能让老鼠的肝脏、肾脏和其它器官受损。三种转基因玉米品种,一种设计能抗广谱除草剂(即所谓的Roundup-ready),另外两种含有细菌衍生蛋白质,具有杀虫剂特性。这项研究利用了孟山都自己的原始数据。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基因农作物安全性典型争议事件溯源

本帖最后由 姜与炙甘草 于 2011-6-22 17:20 编辑

食用安全争议事件1:巴西坚果事件

  巴西坚果(Bertholletia excelsa)中有一种富含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的蛋白质2S albumin。为提高大豆的营养品质,1994年1月,美国先锋(Pioneer)种子公司的科研人员尝试了将巴西坚果中编码蛋白质2S albumin的基因转入大豆中(文章摘要发表于《细胞生物化学杂志》Journal of Cellular Biochemistry, 1994, Suppl 18A: 78)。   但是,他们意识到一些人对巴西坚果有过敏反应,随即对转入编码蛋白质2S albumin的基因的大豆进行了测试,发现对巴西坚果过敏的人同样会对这种大豆过敏,蛋白质2S albumin可能正是巴西坚果中的主要过敏原(研究结果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1996, 334:688-692 )。   于是先锋种子公司取消了这项研究计划。此事却被说成是“转基因大豆引起食物过敏”。“巴西坚果事件”也是迄今所发现的唯一因过敏而未被商业化的转基因食品案例。   其实,国际上已有关于产生过敏反应的食品及其有关基因的清单。在研究转基因作物时,研究人员首先不能采用这些过敏性食品的基因;对转基因作物制造的新蛋白质,需对其化学成分和结构与已知500多种过敏原作对比,如果具有相似性,也将会被放弃;另外,对外源基因形成的新蛋白要进行消化速度检测,如果不能快速地被消化,也不能供食用。

食用安全争议事件2:普斯泰(Pusztai)事件

  “普斯泰(Pusztai)”事件,被认为是引爆转基因农作物安全性激辩的舆论转折点。   1998年秋天,苏格兰Rowett研究所的科学家阿帕得·普斯泰(Arpad Pusztai)通过电视台发表讲话,称他在实验中用转雪花莲凝集素基因的马铃薯喂食大鼠,随后,大鼠“体重和器官重量严重减轻,免疫系统受到破坏”。此言一出,即引起国际轰动,在绿色和平等环保NGO的推动下,欧洲掀起反转基因食物热潮。   然而时隔不久,普斯泰的实验遭到了质疑。据称,他是在尚未完成实验,并且没有发表数据的情况下,就贸然通过媒体向公众传播其结论的。他研究的转基因土豆是由他自己构建的,在当时根本没有上市的可能,不存在宣传实验的任何紧迫性。   英国皇家学会对“普斯泰事件”高度重视,组织专家对该实验展开同行评审。1999年5月,评审报告指出普斯泰的实验包含6方面的失误和缺陷:不能确定转基因与非转基因马铃薯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对食用转基因马铃薯的大鼠,未补充蛋白质以防止饥饿;供实验用的动物数量少,饲喂几种不同的食物,且都不是大鼠的标准食物,欠缺统计学意义;实验设计差,未作双盲测定;统计方法不当;实验结果无一致性。   不久之后,Rowett研究所宣布普斯泰提前退休,并不再对其言论负责。

食用安全争议事件3:转基因玉米事件之一

  法国分子内分泌学家Seralini及其同事在2009年第7期《国际生物科学学报》上发表文章,讨论给老鼠喂食三种孟山都(Monsanto)公司转基因玉米的实验和分析结论。文中指出,老鼠在食用转基因玉米三个月后,其肝脏、肾脏和心脏功能均受到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   该文章发表后,很快便受到了一些同行科学家及监管机构的批评。最大的质疑在于,Seralini等人的实验结果并非建立在亲自对老鼠进行独立实验的基础之上,文中进行统计分析的数据,其实来源自孟山都公司之前的实验,他们仅仅是对数据选择了不合适的、不被同行使用的统计方法作了重新分析。   法国生物技术高级咨询委员会同时指出,该论文仅仅列出了数据的差异,并没有给予生物学或毒理学上的解释,而且这种差异只是反映在某些实验用老鼠和某个时间点上,因此不足以说明问题。   另外,澳大利亚新西兰食品标准局通过对Seralini等人论文数据的调查分析指出,此论文的统计结果与组织病理学、组织化学等方面的相关数据之间缺乏一致性,且没能给予合理解释。该机构同时认为,喂食转基因玉米后老鼠表现出的差异性是符合常态的。   其实早在2007年,Seralini及其同事就曾对孟山都公司转基因玉米的原始实验数据作过统计分析(文章发表于《环境污染与毒物学文献》Archives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 2007, 52: 596-602),得出过与2009年那篇论文类似的结论。   彼时,他们的工作就被一些科学家和监管机构认为存在着大量的错误和缺陷。来自美国、德国、英国和加拿大的6位毒理学及统计学专家组成同行评议组,对Seralini等人及孟山都公司的研究展开复审和评价,并在《食品与化学品毒理学》上发表评价结果。   专家评议组认为,Seralini等人对孟山都公司原始实验数据的重新分析,没有产生有意义的新数据来表明转基因玉米在三个月的老鼠喂食研究中导致了不良副作用。

食用安全争议事件4:转基因玉米事件之二

  2007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兽医学教授约尔根·泽特克(Juergen Zentek)领导的研究小组,对孟山都公司研发的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NK603和转基因Bt抗虫玉米MON810的杂交品种进行了动物实验。在经过长达20周的观察之后,泽特克发现转基因玉米对老鼠的生殖能力存有潜在危险。   事实上,关于转基因玉米是否影响老鼠生殖的问题,共进行了三项研究,而仅有泽特克负责的其中一项发现了问题。该研究结论发布时,尚未经过同行科学家的评审,泽特克博士在报告时自己都表示,其研究结果很不一致,显得十分初级和粗糙。   两位被国际同行认可的专家(Drs. John DeSesso和James Lamb)事后专门审查及评议了泽特克博士的研究,并独立地发表申明,认定其中存在严重错误和缺陷,该研究并不能支持任何关于食用转基因玉米MON810和NK603可能对生殖产生不良影响的结论。孟山都公司的一名科学家在审查时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此外,欧洲食品安全部评价转基因安全性的专家组最近对泽特克的研究也发表了同行评议报告,认为根据其提供的数据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资料显示,泽特克教授研究中所涉及的两个转基因玉米品种被世界上20余家监管部门认定为是安全的。泽特克具有缺陷的研究造成了对转基因玉米安全性的判断失误,而其研究结果的迅速、广泛传播,则可能造成了公众对转基因作物的误解。

食用安全争议事件5:俄罗斯转基因食品事件

  2010年4月16日,俄罗斯广播电台俄罗斯之声以《俄罗斯宣称转基因食品是有害的》为题报道了一则新闻,该新闻称,由全国基因安全协会和生态与环境问题研究所联合进行的试验证明,转基因生物对哺乳动物是有害的;负责该试验的Alexei Surov博士介绍说,用转基因大豆喂养的仓鼠第二代成长和性成熟缓慢,第三代失去生育能力。俄罗斯之声还称“俄罗斯科学家的结果与法国、澳大利亚的科学家结果一致。当科学家证明转基因玉米是有害的,法国立即禁止了其生产和销售”。   通过目前掌握的资料了解到, Alexei Surov博士所在的Severtsov生态与进化研究所并没有任何研究简报或新闻表明Alexei Surov博士曾写过这样的信息,俄罗斯之声报道的新闻事件也没有在任何学术期刊上发表过研究论文。此外,俄罗斯之声用的标题是《俄罗斯宣称转基因食品是有害的》,而其他新闻报纸则用的是“一个俄罗斯人宣称”。显然“俄罗斯宣称”与“一个俄罗斯人宣称”是有显著区别的。   至于新闻中提到法国禁止了转基因玉米的生产和销售,这与事实不符。法国政府并没有对转基因食品的生产和销售下禁令,而是恰好相反。欧盟已经于2004年5月19日决定允许进口转基因玉米在欧盟境内销售。

食用安全争议事件6:广西迪卡玉米事件

  从2010年2月起,一篇题为《广西抽检男生一半精液异常,传言早已种植转基因玉米》、署名为张宏良的帖子在网络上传播甚广,引发了不少公众对转基因产品的恐慌。文章称:“迄今为止,世界所有国家传来的有关转基因食品的负面消息,全都是小白鼠食用后的不良反应,唯独中国传来的是大学生精液质量异常的报告。”   从帖子的标题到内容,作者很显然试图将广西大学生精液异常与种植转基因玉米这两件事联系起来,这也正是导致公众恐慌的根本原因。其中,广西种植转基因玉米之说,作者依据的材料是有网络报道称“广西已经和美国的孟山都公司从2001年至今在广西推广了上千万亩‘迪卡’系列转基因玉米”;广西大学生精液异常之说,则依据的是广西新闻网2009年11月19日登出的报道:广西在校大学男生性健康,过半抽检男生精液不合格。但从了解的情况来看,第一个说法不属实,第二个说法有明确出处但和转基因没有关系。   迪卡007/008为传统的常规杂交玉米,而不是转基因作物品种。对此,孟山都公司、壮族广西种子管理站、农业部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予以了证实。   2010年2月9日,美国孟山都公司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关于迪卡007/008玉米传言的说明”。说明指出,迪卡007玉米是孟山都研发的传统常规杂交玉米,于2000年春天通过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品种认定,2001年开始在广西推广种植;迪卡008是迪卡007玉米的升级品种杂交玉米,2008年通过了审定,同年开始在广西地区推广。广西种子管理站在随后的“关于迪卡007/008在广西审定推广情况的说明”中确认了这一说法,并介绍2009年迪卡007/008的种植面积分别占全区玉米种植总面积760万亩的14.5%、3.5%。   2010年3月3日,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在接受中国新闻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网上关于“农业部批准进口转基因粮食种子并在国内大面积播种”的消息不实,农业部从未批准任何一种转基因粮食种子进口到中国境内种植,在国内也没有转基因粮食作物种植。   对于广西抽检男生一半精液异常的说法,确有出处,即由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男性学科主任梁季鸿领衔完成的《广西在校大学生性健康调查报告》。从广西新闻网那篇文章的内容来看,研究者根本没有提出广西大学生精液异常与转基因有关的观点,而是列出了环境污染、食品中大量使用添加剂、长时间上网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等因素。这从另一个材料也能得到印证。参与该报告调查的梁季鸿的助手李广裕根据该调查报告完成了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217例广西在校大学生志愿者精液质量分析》。在论文最终的结论中写到:“广西地区大学生精液质量异常的情况以精子活率和活力低比较突出。其精子的活率明显低于国内不同地区文献报道的结果。广西地区大学生精子活率、活力低及精子运动能力减弱,可能与前列腺液白细胞异常,精索筋脉曲张,支原体、衣原体感染,ASAB(+)有关。”

生态安全争议事件1:帝王蝶事件

  1999年5月,康奈尔大学昆虫学教授洛希(Losey)在Nature杂志发表文章,称其用拌有转基因抗虫玉米花粉的马利筋杂草叶片饲喂帝王蝶幼虫,发现这些幼虫生长缓慢,并且死亡率高达44%。洛希认为这一结果表明抗虫转基因作物同样对非目标昆虫产生威胁。   然而,洛希的实验受到了同行多方面质疑。最重要的反对意见认为,这一实验是在实验室完成的,并不反映田间情况,且没有提供花粉量数据。   不久之后,美国环境保护局(EPA)组织昆虫专家对帝王蝶问题展开专题研究。结论认为转基因抗虫玉米花粉在田间对帝王蝶并无威胁,原因是:(1)玉米花粉大而重,因此扩散不远。在田间,距玉米田5米远的马利筋杂草上,每平方厘米草叶上只发现有一粒玉米花粉。(2)帝王蝶通常不吃玉米花粉,它们在玉米散粉之后才会大量产卵。(3)在所调查的美国中西部田间,转抗虫基因玉米地占总玉米地面积的25%,但田间帝王蝶数量却很大。   另外,美国环保局在一项报告中指出,评价转基因作物对非靶标昆虫的影响,应以野外实验为准,而不能仅仅依靠实验室数据。

生态安全争议事件2:墨西哥玉米事件

  2001年11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微生物生态学家David Chapela 和David Quist在Nature杂志发表文章,指出在墨西哥南部Oaxaca地区采集的6个玉米品种样本中,发现了一段可启动基因转录的DNA序列——花椰菜花叶病毒(CaMV) “35S启动子”,同时发现与诺华(Novartis)种子公司代号为“Bt11”的转基因抗虫玉米所含“adh1基因”相似的基因序列。   墨西哥作为世界玉米的起源中心和多样性中心,当时明文禁止种植转基因玉米,只是进口转基因玉米用作饲料。此消息一出,便引起了国际间的广泛关注,绿色和平组织甚至称墨西哥玉米已经受到了“基因污染”。   然而,David Chapela 和David Quist的文章发表后受到了很多科学家的批评,指其实验在方法学上有很多错误。经反复查证,文中所言测出的“CaMV35S启动子”为假阳性,并不能启动基因转录。另外经比较发现,二人在墨西哥地方玉米品种中测出的“adh1基因”是玉米中本来就存在的“adh1-F基因”,与转入“Bt玉米”中的“adh1-S基因”序列并不相同。   对此,Nature杂志于2002年4月11日刊文两篇,批评该论文结论是“对不可靠实验结果的错误解释”,并在同期申明“该文所提供的证据不足以发表”。   另外,墨西哥小麦玉米改良中心也发表声明指出,通过对其种质资源库和新近从田间收集的152份材料进行检测,并未在墨西哥任何地区发现“35S启动子”。  

《科学时报》 (2011-01-04 第三版)
发表于 2011-6-22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济德生 于 2011-6-22 18:11 编辑

这么多有力的证据为什么有关部门视而不见呢?
发表于 2011-6-22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多有力的证据为什么有关部门视而不见呢?
济德生 发表于 2011-6-22 17:59
发表于 2011-6-22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多有力的证据为什么有关部门视而不见呢?
济德生 发表于 2011-6-22 17:59



    因为中国的卖国贼也希望中国早日实现“全球垃圾人口人道毁灭的的计划”
发表于 2011-6-22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估计中国出不了“伊丽娜·叶尔马科娃”。不是没有人,有识之士还是不在少数的。关键是政府,不允许出现伊丽娜·叶尔马科娃,它不支持,怎么会出。这就是中国的悲哀。我真的好悲哀啊。我欲哭无泪啊。佛菩萨,救救我们啊。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济德生

很对!

如今, 走到今天这个局面, WTO真的就是一个圈套! 圈住了我们的农业!

WTO前身原来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 The 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 and Trade)。

二战结束后,国际经济关系中面临着三大问题:一是国际货币问题,即如何促进国际货币合作,稳定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二是投资问题,即如何促进国际资金合作,解决经济恢复和发展的资金来源问题;三是如何减少和消除国际贸易中的障碍,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关贸总协定”应运而生,成为战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三大支柱。

1947年4月,美、英、法、中等23个国家在日内瓦举行关税减让谈判,签订了100多项双边关税减让协议。这些谈判成果与“哈瓦那宪章”中有关贸易的条款后来被汇编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该协定从1948年1月1日正式生效,在之后的48年中,关贸总协定作为一个多边国际协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八轮多边贸易谈判大大削减了国际贸易中不合理的障碍。尤其是第八轮乌拉圭回合谈判在规范多边贸易秩序、扩大多边贸易体制范畴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并直接导致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诞生。GATT与WTO并行交接一年,1996年1月1日,GATT正式推出历史舞台。

中国是GATT最早的缔约国之一,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民党政府单方面宣告退出GATT,但这并不能代表新中国政府的态度。1986年中国提出恢复在GATT中地位的申请,从此开始了长达15年的“复关”和“入世”谈判。2001年底,中国终于成为WTO第143个成员方。

WTO继承了GATT的贸易自由化思想,但与GATT有着重要的区别:

首先,从国际地位看,WTO是独立的国际经济组织,其协议经过各成员方立法机构的批准,具有宪法性的地位;而GATT则只是一个临时性的多边贸易协定,没有法人地位,其协议也未经各缔约国批准。

其次,从协议接受看,WTO的所有协议原则上必须一揽子全盘接受,不能挑选,不能保留。

第三,从管辖范围看,GATT只涉及货物贸易领域,WTO还包括服务贸易及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领域。

最后,从争端解决看,GATT的争端解决遵循全体协商一致的决策原则,随着国际贸易争端的复杂化,该机制越来越显得无力;WTO的争端解决遵循消极协商一致的决策原则,即除非全体一致同意否决专家组的裁决,其裁决即获通过。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干外贸出身的, 对这些国际规则很耳熟详闻的.

过度的对外开放政策使我们家底不保啊!
发表于 2011-6-22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外过分妥协,对内残忍无比
发表于 2011-6-22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改革开放初期,一把"高人"见到国外高科技后,再次全盘丧失自信。
尔后为自利,啥事都能做。
发表于 2011-6-23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ttxxhh


    体育亦如是,眼下的网球李娜热,可见国人崇洋媚外到极点。
屏幕上李娜只说英文不说中文,让我很不是滋味,作为一个中国人参加国际比赛,致辞也不说中文,我们的母语就让你那么自卑吗?------哼,反正我不喜欢她。
 楼主| 发表于 2011-6-23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殖民文化的体现.

英文是国际贸易通用的语言, 无论来往函电还是面对面交流谈判都习惯或必须用英语, 但有个有趣的现象是, 和日本人面对面交流或谈判必须用日语! 不会日语的, 就必须请日语翻译.

印度为什么叫阿三, 就是彻底放弃民族语言, 说英语比母语都流利, 一直让世界人民笑话.

近10年来, 英语越来越低龄化(好多幼儿园就有英语), 各类常年或暑期英语班越来越火爆越来越赚钱, 比如小新星, 剑桥, 大山, 疯狂李阳.....一个个连锁加盟店吞完了大城市, 触角已经来到乡村......

听说我们小县城的最早起步的小新星英语已经赚了100多万, 不到8年的光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6-13 12:07 , Processed in 0.03470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