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21601|回复: 69

老子和孙子的对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7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老子的解读:
大师们一说起老子,就说是以柔克刚的代表,把一代圣人解读为滋阴派,好让人叹息。
讲起以柔克刚有例有据:
老子说:你看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还在。
孙子说:爷爷,你的头发没有了,你的指甲还在。我看到墓中的遗骸,血肉没有了,白骨还在。
老子说:你看,大风过后,大树倒了,小草还活得好好的。
孙子说:爷爷,我看到一只飞快跑过草地的兔子撞在大树上,小草被踩死了,大树还好好的。还有人就等在大树下呢。
发表于 2012-5-7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说: "柔弱胜刚强", 讲的是非常道.

孙子说: "刚强胜柔弱", 讲的是常道.
 楼主| 发表于 2012-5-7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姜与炙甘草
我们现在听到的只有:非常道而非常道
老子说: "柔弱胜刚强", 讲的是非常道.

孙子说: "刚强胜柔弱", 讲的是常道.
发表于 2012-5-7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讲柔弱胜刚强才是常道。
汉文帝几封书信就平定天下之乱。当时双方实力均等,对方已经起兵。若打起来又其是几年内能分出胜负的?几封信便平定天下岂不远胜十万精兵?
翻翻历史书就知道了。除掉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刚。无论做什么都捧着他,时间一长此人必定恃宠生娇,骄横跋扈。待群臣大怒,天下人神共愤,顺人心而杀之。杀功臣必用此招。
故道家高人平定天下后,必“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发表于 2012-5-7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

回复 1# 国亭
    兔子比小草强,但是比不过树。小草只是顺势倒下,并没有死;兔子和树硬拼,结果死了。
    树和大风拼,下场和兔子一样。
 楼主| 发表于 2012-5-7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只管耕耘
小草说:你以为今天看到的就是昨天的我?昨天是我的哥哥,哥哥昨天被只死兔子踩死了。
发表于 2012-5-7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国亭


    你这些例子都是扯淡。阴阳相生相克永无止无境。既然你完全不懂历史不懂人事。
那就跟你扯扯淡吧。
按你说所 兔子被树撞死。兔子跟树比。兔子能动是阳。树不能动为阴。
正好是阴克阳。
至于草被兔子踩了一脚。你难道没听说过野火烧不尽春风吹有生吗?草这种植物是靠根来不停繁殖的。你踩了地面上的部分是根本伤不到根的。既然伤不到根 草又怎么会死?
发表于 2012-5-7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说: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孙子说: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兵贵刚猛,实不得已而为之。物壮则老,盛极必衰。柔弱胜刚强,柔弱者生之徒,刚强者死之徒。此死生之别,非胜败之分也。
 楼主| 发表于 2012-5-7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leso
“草又怎么会死?”
草不会死又怎么会生呢?
发表于 2012-5-7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国亭


    仿照你的逻辑:没听说草不被兔子踩一脚就不能生了。这么说全世界的兔子不是很忙?
 楼主| 发表于 2012-5-7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和老子:
    老子和中医关系重大,若是为了自己的需要,拉一句先哲的话作为立论的依据,就是利用先哲,而不是阐述先哲的思想了。现在一些人就得出:老子重视阴。结果会是:老子说阳易衰,火龙派有理;滋阴派说:既然阴使人长寿,我们要滋阴。
老子说:你看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还在。
岐伯说:你坚硬的牙齿掉了,是因为你的肾阴不足了;你那柔软的舌头还在,是因为你的心阳还旺。
所以我们中医在组方时,就要想到怎样平衡阴阳而不是死记一二句经典。
发表于 2012-5-7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国亭


     行了你别说了。你根本就没看过老子。仅仅看别人引用了老子的两句话。竟然也能来评价老子了?
      说老子跟中医有关系。是因为 《道德经》 跟《黄帝内经》都是起源于《易经》。故有相互印证的道理,仲圣的《伤寒杂病论》也仅仅是论而已,尚不够称为“经”的级别。竟然以区区火神派、滋阴派来论经的长短?
      那按照你这种断章取义的说法。伤寒杂病论应该是温补派的了。为什么?开篇就说了“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 ”既然天(大自然)对人的损太多了,补又很不足。那不补难道还等死?
 楼主| 发表于 2012-5-7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leson
本不想回答你,只是你这么好学,
《老子》第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则不然,损不足,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其唯有道者。”
发表于 2012-5-7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国亭兄对于阴阳的识别的确不乏孙子的天真烂漫。不过老子还是有他老道的地方。阴阳的识别不是简单文字、器形上的东西,这里面搞清楚的人的确不多。如果沿着阳能的主线贯穿进去,比较便于了解用柔的妙处。要知道用柔的本质是宗阳,而不是从阴。如不识此,离道远在。
发表于 2012-5-7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要知道用柔的本质是从阳,而不是从阴。

这个应该不难理解,没有“气”如何能“柔”呢?纯阴无阳的死人,是如论如何柔不起来的。

楼主是为老子抱不平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5-5-8 01:57 , Processed in 0.04134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