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8768|回复: 22

《爱和自由》读书小组学习贴(可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31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寻找中医 于 2012-6-5 23:03 编辑

第12章:《应该怎么理解孩子》;

1、请说出本章中对于“应该怎么理解孩子”的原文中的答案文字)
“跟孩子一起工作,欣赏孩子想要欣赏的东西。”
“倾听孩子的心声和感受。”
“必须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尤其要了解孩子的发展状态。”
“要照他自己的意志去成长,孩子的意志同父母的意志开始产生矛盾了。我们要学会理解孩子成长的需求。”
“让孩子独立,独立的做出选择。”
“应该给孩子大量的时间,让他们去适应你们的工作,而且是让他们自由地观察并同你交流,在观察了解的过和中解除恐惧。”
“你要真正爱孩子,你会发现孩子们在那儿做验血时非常可爱,你根本不觉得他吵。”
“儿童有了安全感才能去做,要不然对孩子就是一个很大的刺激。”
“所以一定要委耐心的给孩子讲解清楚,让孩子观察,适应,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让孩子有一个自我调节的空间和时间,让孩子自由快乐地做他自己愿意做的事。”
“我们发现儿童对事物有一种坚定地追求完美的审美观。他的审美要求远远超过成人”
“孩子在哭闹着坚持时,我们难道不能问个为什么吗?”
“宁可让他消费一占,也不能破坏孩子的这种完美的追求。”
“儿童哭是绝对有道理的。”
“审美观的建立的好坏,决定孩子从小到大能否丑恶和犯罪,也就是说审美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道德观。”
“有些时候孩子要发展什么我们知道,那是经过客观谨慎的研究才知道的,这需要很专业的背景知识,需要我们对孩子深深的爱。但更多时候我们一无所知。”
“只要给儿童自由,有了有了自由,儿童就会自动施行我们想不到也不理解的"神奇"的发展方式”
“儿童的内心世界比天还要宽广!只要我们潜心地去爱儿童,儿童就会变得非常美好。只要爱儿童,我们就会给儿童自由。有了爱和自由,儿童就具备了成长的基本条件。”
“儿童认识成人不以成人的语言和表情来衡量和判断,儿童是用心灵感受你。你的虚假,儿童用他的心灵马上就能感觉出来。”
“在你烦躁的时候孩子更容哭闹,你心里那种烦燥的情绪,孩子用他的心灵能感受出来,他知道那不是爱”
“一个正常的儿童,他应该是沉静而又安详的。他会长久地站在你的旁边观察你。”
“孩子观察和思考用的时间较长,孩子越小,用的时间越长”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2、我读了本章之后,我认为孙瑞雪老师觉得“应该怎么理解孩子”
我们做父母的要给孩子足够的爱,让孩子享受自由,只要能理解孩子,不需要说教,我们要做的是在他身边观察他,陪伴他,而不是粗暴的干涉。孩子的行为后面一定有它存在的自然规律。孩子是用心灵感知这个世界的,当孩子有情绪时首先要问问自己是否烦燥或是不耐烦了,孩子的言行象一面镜子照出了自己的内心世界。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3、我的问题
暂时没有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4、观察实践心得
无意中的拍打
宝贝经常会在玩闹中无意中用手或是脚弄疼大人,他的手脚比较有力量,通常会比较疼。第一次发生会和他说“你弄疼妈妈了,不能打妈妈之类的话”。看到你有反应了,宝贝会更来劲的拍你或是踢你。没办法制止,会用强制的方法离结束“你再打就不和你玩了。。。”观察发现,当他正沉浸互动玩乐的喜悦中,无意识的一个动作让你有了不同的反应,刚开始以为你还在和他玩,后来发现大人激烈情绪有些不知所措,最后被斥责被胁迫甚至被控制,这时他还在继续前面的动作才是真的打你,现在他在对抗。
一,试过不同的方式,有次被他无意中拍到脸很痛,自己忍着不做声,继续玩乐并转移他的兴趣,宝贝果然不记得这个无意的动作。
二,当被孩子无意中打痛的时候,自己停止玩乐,不做声。宝贝再来玩,“妈妈很疼。。。”说感受,宝贝会很强烈大声的说“不要。。”看来他不希望妈妈疼,大人的疼痛让他有了恐惧
这个处理看来不适用。
三,用自己的手轻轻抓着他的手,温柔的告诉他“手不是用来打人的,打到妈妈会很疼,那样妈妈就不想和你玩了。我们可以一起玩泥巴(或是别的玩具或是游戏)”。这个方法最好,孩子很容易就接受了,不会让他受到惊吓,也不会让他觉得很困惑。更不会因此让他受到伤害。

剥豆子
外公在剥豆子,宝贝欣然参与。剥了一段时间,开始新玩法,把剥好的豆子抓起来从手中撒下来或是抛出去,不一会豆子和豆壳弄乱了,一部分还掉在地上。外公别捡豆子,边斥责“不要动,不要乱扔,”,宝贝听了开始对抗,有意识的一扔一抛再观察你的反应。这下外公更火了“到你楼上去,不听话旺仔牛奶不给你吃,这孩子很调皮,脾气很坏。。。。。”。宝贝开始用手试图拍篮子,用力明显比之前大了。
感觉到他的情绪走去过,抓着他的手制止他的动作并抱起他。“豆子不是用来扔的,你可以帮外公剥豆子,要是不想剥可以去玩别的。”宝贝一点反抗也没有,仿佛知道我会这样。
实际上很多时候,是大人不懂得怎么和孩子相处,道理孩子都明白,处理的合适他就会很愉快的接受。如果带情绪的指责怒骂,孩子也会变得有情绪,事情就扩大化了。

坐摇摇车
儿子爱坐摇摇车,只要上街会会主动要求坐。家附近的超市有三台,一台坏了,一车是美羊羊,一台是飞机。一般他都会自己爬上去每个坐一坐,然后再向我要硬币。
一天他坐完飞机,上了美羊羊。来了一个大概是四五岁大的孩子坐上飞机,这个男孩子从上了飞机之后就没有安静过,一直歪着身子偏着头对着宝贝“噢!噢!噢!。。”这个动作一直持续到我们离开为止,也就是投币两次的时间,他的注意力始终不在自己身上。
看看宝贝,刚开始听到叫身,回头看了一眼。很平静。接着自己坐依然坐得端端正正,神情很专注安详,有时象在思考着什么。一段时间会转会方向盘,摸摸方向盘中间的螺母,按一下车上的按钮。
所幸的是儿子没有因此被打扰,对于就在耳边的喊叫置若罔闻,只做自己喜欢的事,别人的事情和自己无关。一样的事情,两个孩子不同的表现。

睡觉的秩序
最近宝贝睡觉变得有点麻烦,爱睡时变得特别闹。一定要按他的内在秩序,比如要我抱着,一定是站着抱。说话也是主题明确,“站着。”“往那边走。”“拍。”“一起拍。”这些话,在我们成人听来是命令式的,孩子的语言简洁表达准确。抱他睡的时候常常会轻轻拍他。
有次他已经躺在床上,我用右手轻拍他,怕他受凉,肚子上盖了小被被。不知道怎么回事,他大哭起来,带着哭腔喊着“要这样拍,要这样拍。。。”,自己换手换位置都不行,一直大哭,因为这一段时间孩子我的意识很明显,开始担心他又会哭好久,又有些不知所措了,知道是我拍的和原来不一样,但不记得是怎么样的,孩子在情绪中又不能准确表达。还是不停的尝试,还好,当小被被盖在他肚子上拍的时候再问他“是这样拍吗?”“是这样拍。”听到这个回答真是如释重负,很快他安静的睡去。
晚上睡觉依旧到时间点提示他,要睡觉了,妈妈抱。抱着拍,随口哼着。眼看着宝贝马上就要睡着,改变了哼的调子。“要那样唱。”努力寻找刚才随口哼的曲子,试了好多种,都不对。宝贝情绪很激烈,大哭起来,一起哭喊着“要那样唱。”没办法,自己忘记刚才哼过的曲子,只能让他把情绪全部渲泄出来,边抱着他轻拍,边说“妈妈知道你想听刚才那个,对不起妈妈忘记了。是妈妈不好。”大概哭了近二十多分钟,在背上慢慢的睡着了。睡醒来完全象没有这回事发生过一样。
总结,自己有太随意的问题,做什么事都没有规律。以后宝宝入睡一定只按一个方式来抱他,只哼四字绕佛音,就会不有这样的事情再发生了。提醒自己自己做别的事也要有规律才行,不会时间一长真的会把孩子搞得混乱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可玉 于 2012-5-31 10:58 编辑

5、其他感悟
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子,因为我们不了解孩子,很多时候不理解他们的行为,会强制指责发怒。只要能静下心来想一想问个为什么,换下角度思考一下,孩子的哭闹一定是有原因的。借用丽丽贴子里面的的“晚两秒。”都能不急,完全是不一样的处理方式和结果。
大人的言行,孩子的镜子。有了孩子有以后,才发现自己身上的太多毛病,才有了成长的需求,这种动能来自孩子。正象祈祷文里面写的“你是上天赐给我的宝贝,你是为了教导我们爱而来的。”
昨天看父亲和孩子斗气,忽然想到其实父亲也是个孩子,宝贝两岁,父亲大一点三岁。这样一想,很多事情就能释怀了,孩子的话是最单纯最直接的,自己不也是没长大的孩子么。我们都太需要成长了,三七,读书会,每个朋友们的心得体会,都是我的力量来源。参加读书会觉得自己的思想认识有不少变化,一个人读书不如众人读深切感受,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有作业不一样啊,多看好几遍, 寻版的用心良苦.
发表于 2012-5-31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4、观察实践心得
无意中的拍打
宝贝经常会在玩闹中无意中用手或是脚弄疼大人,他的手脚比较有力量,通常会比 ...
可玉 发表于 2012-5-31 10:40



你的观察很详细,亲爱的。赞叹。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无所住
特别爱听你称呼我为亲爱的,很给力!
 楼主| 发表于 2012-6-5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三章  自由与纪律

孙瑞雪老师所说的纪律是什么?怎样才能获得这种纪律?

一.蒙特梭利强调说:“纪律必须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大家就会不明白,纪律怎么会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呢?蒙特梭利说,人必须是自己的主人,这是第一点。当你是自己的主人的时候,当你自动遵守某种生活准则的时候,那你就有自我控制能力了,人的这种自我控制能力我称之为纪律。

二,“蒙特梭利说,我们必须严格避免抑制孩子们的自发活动,显然这是指在行为上给孩子自由。孩子们有了自由就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因为是有兴趣的,孩子就会反复做那件事;在这样反复练习中,就会产生专注,也会产生有序;因为长久的专注,儿童会逐渐地感知和把握事物的规律并顺应这种规律,最早的纪律形成了。所以有为老师这样讲,蒙特梭利所说的生命的纪律是指秩序,智力的纪律是指专注,行为的纪律是指顺从,儿童能遵守事物的法则,也就是能顺从规则。有什么样的纪律能超过这种纪律呢
 楼主| 发表于 2012-6-5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可玉 于 2012-6-5 22:14 编辑

2.我怎样理解这种纪律以及如何获得这种纪律?
一,只要没有外力的干扰,儿童有他自身的发展规律,内在秩序形成后自然会联接外部,自然会遵守事物的法则,任何外力的强制也只能是表面的顺从。
二,给孩子自由,让他能充分的发展自我,成人不要干涉(包括鼓励,称赞,教导,指责)孩子,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探索,这样就好.

3、我的问题
暂时没有。
 楼主| 发表于 2012-6-5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4、观察实践心得
要完全理解孩子成人很难做到,孩子的行为一旦和大人的设想不一样,被打扰几乎是不可避免,要是产生茅盾或冲突时,孩子被指责,贴标签是常常会有的事。面对成人的强势,孩子的弱小,无助,委屈,害怕,孤独,痛苦,当事人根本无从觉察。
以自己的思法去推断别人,几乎是成人的惯性思维。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没有观察,才会产生误解。对孩子只要多一点点耐心就好,试着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孩子是非常自律的。

写了一通,意外又全没了,实在没有精力重写,有机会交流会说说我的观察.
 楼主| 发表于 2012-6-5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5、其他感悟
与其说是自己在带孩子,不如说是孩子在教育着我。越来越觉得自己很多方面不如孩子。儿子两岁,外公三岁,我顶多三岁多一些。是我这几天的顿悟。
推倒自己重新来过,很难。孩子的成长推着我向前,向前,每一次心灵的成长都很快乐。
 楼主| 发表于 2012-6-13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抱谦,今天上网久了有点累不想打很多字,作业有关孙老师在书上的例子都省略了,只能麻烦大家翻书看了。
内容:第14章:《放下陈旧落后的教育经验,走向理解的爱》;
本次活动作业:“陈旧落后的教育经验”有哪些,在本章中具体有哪些文句体现?

P120 我有个朋友,夫妻两口子都是博士。。。所以那孩子很胆怯。。。特别好动。
P121我认识一个小孩,他的外公给他买了一辆汽车。。。孩子在最需要车的时候,被剥夺了认识车的机会。
P122比如说,一般男孩子更爱妈妈,女孩子更爱爸爸。。。但是很多父母不知道,父亲更爱女儿。。。他的所作所为奠定了女儿以后择偶的标准。
P123孩子长到7岁,上小学了上课做小动作,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家长就给孩子吃药。
有一天我去朋友家,他的小孩子已经7岁了。。。为什么呢,因为沙发垫子是小孩“盖房子”最理想的“材料”
 楼主| 发表于 2012-6-13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可玉 于 2012-6-13 18:29 编辑

你能举出生活中你或者别人的“陈旧落后的教育经验”的例子吗?
太多了,简单说几个最有感触的
1.没给孩子吃肉是不行的,以后体质不好影响一生。
2.小孩子有错就要骂要教训,实在不行打一下就怕了。
3.孩子随便哄骗取,只要自己的目的(吃饭,休息。。)达到就行。
4.水果营养丰富,要多给孩子吃.
5.从小要让孩子知道节约讲卫生懂礼貌...因些限制孩子活动.
 楼主| 发表于 2012-9-5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可玉 于 2012-9-6 08:54 编辑

从2月28日参加第一期读书会,到现在时间过了差不多半年,首先感恩寻版无私奉献。提供这么好的平台让我有机会得到学习,感谢亲爱的同学们陪伴一路过来,大家从不从的角度去理解和实践的经验让自己收获多多。遗憾的是自己不能每期都参加,失去了一些和大家交流的宝贵机会。惭愧的是自己写的作业贴虎头蛇尾,对寻版感到很抱谦。其实很多时候自己很想详细写写感受,但是客观的因素有时上不了网,有时是自己精力跟不上想法和身体分裂了,加上打字慢有时也会拖延着。

自己的感悟
爱和自由这本书让我打开了新的视野,最深的感受原来孩子不是靠教出来的。万事万物都有他成长的自然规律,人的成长也是自然而然的,打破平衡必定会造成一定后果。现在成人的很多问题,都是来源于童年没有得到足够的爱未能很好的成长,以前自己是从来没有想往这个方面去想的。再回头看一些自己不能理解的人,和他们所做出让人不能理解的事,原来都是有原因的。身边就有熟悉成人的实例,智力没问题,但就是不懂得与人相处,去了好多单位,都是家人托关系给弄进去,最后也是让别人给送走。这样的结果来源于他妈妈太疼爱他了,从小很多事情都是包办的,所以现在他长成人甚至为人父后也还是一点变化也没有,父母的过多关注和表达爱的方式不正确,造成了孩子长大后能力的丧失。

接触佛法几年了,自己一直没有很大的转变,这是我难受的事。地藏经上说南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难调难伏。感觉说的就是我,明知道问题存在,很多时候却在业力的漩涡里面转,常常事后自责内疚痛苦,内心感觉很无力。突然发现有另一条路一样可以到达彼岸,原来我是可以改变的,原来自己有问题并不是我的错,很多时候是因为童年曾经受到创伤。看完整的成长这本书以后,很多儿时封存的记忆一个又一个跳出来了,一直以为自己不会因此而痛,原来不是我不怕痛,不是我不会难过,是因为自我保护象蚌一样紧缩着自己的身体,久而久之感觉就没有了.....意识到这些,自己痛哭了好几回。

放手让宝贝自由成长自己觉得很轻松,放开所谓的危险限制,他也没有受过任何身体上的意外伤害。宝贝的性情随他爸爸很平和,在家他总是很开心,从早到晚都是他的歌声和笑声。很多人看到他走路的样子,都会说他有点洋洋得意的意思,在我看来他就是很自然很自信很放松的状态。他出门的时候总是大步向前,不会一直回头看,因为他知道妈妈即使离他有一定的距离,但是注意力总是在他身上。说实话看到孩子这些很自然的状态,我很欣慰也很开心。喜欢看孩子开心的做他自己,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想玩就玩。只有自己最懂自己内在需要的是什么,哪怕我时时陪着他也不能完全了解他的想法,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很自然很快乐很满足。当他需要我的时候我就在身边,宝贝不管做什么事,第一需要帮助的时候就是会找妈妈。很多时候宝贝说的话很让我震撼和感动,他会关心你体贴你,在你有情绪的时候他会陪伴着你,轻轻的叫妈妈,要是你没回应他,接着轻轻的柔柔的叫你,听到孩子爱的呼唤,象甘霖象温泉,内心一下子就平静温暖起来。在我没有能量的时候宝贝会为我的杯子加水,这样的回报对我来说这已经足够。

我们头脑已经被灌输的失去辨别能力,也一直在复制自己童年的模式对待孩子。当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就把期望放在孩子身上,巴不得孩子什么都会,佛道儒医,琴棋书画样样能。幸好参加读书会,已经准备好的读经材料先搁一边。按孩子内在的需要来提供必要的条件,现在每天只是陪着他一起玩一起乐,除了精力有些跟不上,很多时候真的觉得孩子让我慢慢回到童年的那个时刻,我也随着孩子一起在体会童年缺少的欢乐。曾经在丽丽的帖子里面提到过,以前陪宝贝玩积木的时候真的觉得无从下手,时间久了,感觉慢慢回来了。

走在街上真的很难找到性情平和又自信的孩子。多动的孩子比比皆是,或有暴力行为,或是特别胆怯,或是性情怪异。再看看他们的父母或是陪伴他们成人的状态,一切都有了答案。每当看到很多被宠坏的孩子,我内心有深深的恐惧,在没有孩子之前就有想“以后我的孩子一定不会让他这样。”,要是没有接触到这方面的知识,对孩子肯定会比限制比较多,比如说我自己的道德观念,爱护财物文明礼貌什么的。
 楼主| 发表于 2012-9-5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可玉 于 2012-9-6 15:00 编辑

说一说我家孩子的情况

一饮食
之前在三七一直是关注有关中医和育儿方面的知识,三岁定终身的观点根深蒂固,这当然也包括身体,吃的方面一直想理想化让孩子和我们一样简单素食。和父亲同住,完全不同的理念常常发生茅盾,因此很纠结。最终孩子都要走向社会独立,孩子现处于吸收时期,大人们的完全不同观点必然会造成他概念的混乱。提前放开不仅可以使家的氛围变得更融洽,也可以让自己更轻松。最终想了又想只能提前完全大放开,只要宝贝想吃别人也能吃的食物,是不会阻止他尝试,包括以前我最抵制的垃圾食品,饮料,冷饮,酒。事实证明成人的担忧完全是多余,很多时候只是自己内心的投射。这方面的讨论大家都有好多贴子就不细写了。

二危险

从小对宝贝的探索限制比较少,吃手,玩具放嘴里面,爬高爬低,自己插插座。但是还是有拿开一些所谓的危险物品的,剪刀,各种刀子和针。

宝贝从小对大人泡茶很感兴趣,特别爱参与其中,从安静的等待,到后面自己倒茶自己喝。刚开始家人们很反对,怕他烫伤,怕他打碎东西,会制止恐吓斥责,这些都不能阻止他的探索。慢慢地大家也就适应了不会再说他,在面对长辈们我不能多说什么,都是静静的笑笑的看着,如果是作客会偶尔提醒他注意。感觉妈妈对孩子影响真的是最大的,象我父亲根本不知道我学这些东西,加上他对我有排斥我也不会多说,虽然之前他也是非常反对但不会对孩子造成影响,因为宝贝知道妈妈会支持他的。

读书会大家多次提到有关孩子用菜刀,在我家宝贝是都是成人剪刀菜刀随便用的,其实操作起来对他来说都是很沉重,但是他从来没表示不舒服。兴趣能发挥人的最大能量,久而久之儿子的臂力都得到锻炼不。对特别硬的菜,象胡萝卜和南瓜我会先切小一些或是改成一个大长条后再拿给他。只有一个要求,在他用菜刀剁东西的时候另一只手必须拿开。因为我做好了最坏后果的打算,手切伤或是被剪破,伤口不会太深也不会伤到骨头。如果剁,对才两周的孩子来说还不能掌握好用力的位置,万一剁到手后果会很严重,这是我不能承受的。这一点宝贝很配和。
父亲一开始是非常恐惧,发火骂我。但改变不了事实,时间久了宝贝从没有因此而受伤害,他也会默许宝贝自己去拿刀子切或是剪。

攀爬也是家人非常恐惧的事,在我看来是有危险,但不表示孩子一定会掉下来。因此自己确实需要一定能量,来面对家人因为恐惧的指责,而成人发生的这些事情完全不会影响宝贝的探索,他只专注于自己正在做的事情。爬很高的木楼梯或是公园的健身器材,或是他要做在成人看来不容易做的动作,我不会制止,会询问并确认他是否需要帮助,然后在边上陪伴并关注,有需要的时候再出手。其实仔细观察就可以看到,孩子不是盲目探索,他会根据自己的能力作出相应判断,通常感觉没有完全把握的时候,儿子会说“妈妈保护你。”

宝贝还不会走的时候曾经一个人爬到二楼大门口,自己坐在三楼的楼梯的中间眺望远方。三楼的梯子每个台阶很高也很陡而且比较窄,扶手是一个台阶一个,对小孩子来说等于没有任何保护作用。当时是老公带宝贝,他很惊奇孩子怎么上去的,又在想些什么,也有些害怕,但是他没有打扰宝贝。一周一的时候宝贝会走路了,经常大人一不注意就往梯子上爬,刚开始说实话我是有些担忧的,但是看他很有兴致并专注的神态,不想去打扰,就在在后面看着跟着。慢慢的宝贝走的熟练了,个子长高了一些,他开始自己扶着扶手上下楼梯。上还好,下开始真的很担心,同样也只能在他前面走看着他下,做一些准备。我自己是很恐高的,到高处往下看会头晕,与其说在孩子不断练习的过程我在保护他,不如说是不断挑战自己恐惧的过程。过了一段时间,我就不再照看他了,去三楼有事时我忙我的,他自己上上下下。这里面有一些想法,一是知道他自己能走的很好。二如果有外力干扰反而让他分心产生危险。三我的担忧是自己内心的恐惧,孩子没有恐惧完全可以做好他有能力做的事。
对此只要有人来家看到,都是害怕极,都会教训我一番。当然我也是笑而不答了。

三被抢被打的处理
在公共场合,宝贝性情温和,常常要面临着或更大或更小的孩子抢玩具,甚至打他捏他。以前碰到这种场景,我会制止别的孩子动手,然后抱开宝贝引他去玩别的东西。家人知道总是很生气,说宝贝本来就老实,我这样教他以后长大会被别人欺负。自己还振振有词“没关系,让别人下,吃亏是福。”从来没想过宝贝的感受,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道德观会让孩子受到伤害,造成不敢要的退缩的思想。大人有义务保护孩子,让他得到应有的尊重,教他学会说不这是非常必要的,规则是很必要的,对我来说是崭新的观点。

孩子慢慢大了,碰到同样情形,一样不会反手,但会坚持把手中的玩具抱的更紧。现在我会在拿开别的孩子的手的同时说一些话,“没有经过他的允许不能碰他的身体。”“公共财物大家都可以玩,谁先到先玩,后面的要排队”“这不是你的玩具,如果是你的玩具要经过你的同意才能碰。”这几句是我常常说的,有的孩子只要说一句就会放手,然后和宝贝一起玩。有的孩子你怎么说都不放手,还会继续打宝贝。孩子和孩子真的不一样,这是没办法的事。宝贝还小,做妈妈的有责任保护他这是我的义务。

宝贝的到来让我有机会来到三七,参加读书会后有机会和大家一起成长,我感觉很幸运也很幸福的。感恩大家。
与其说是作业,不如说是对自己这半年来的一个总结。从下午写到修改晚上,终于如期完成作来,累了休息。很长,看的人估计也会很辛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6-3 07:03 , Processed in 0.03345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