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3508|回复: 2

对《黄芪建中汤》的思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2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虛勞里急。諸不足。黃芪建中湯主之。
黃建中湯方
桂枝(三兩去皮)芍藥(六兩)甘草(三兩炙)大棗(十二枚)生薑(三兩)膠飴(一升)黃(一兩半)上七味。以水七升。先煮六味。取三升。去滓。內膠飴。更上微火消解。溫服一升。日三服。氣短胸滿者。加生薑。腹滿者。去棗。加茯苓一兩半。及療肺虛損不足。補氣。加半夏三兩。                                                                                                                                                                            分析:顾名思义,建中汤就是为建立中气而设。何为中气?中者,应是中焦之意。或者同时可能有脉中之意。营气出中焦,营行脉中,营运周身,以溉诸藏,乃人身生化之本也。营气足则一身得荣养。此中气即营气也。现在虚劳了,阳明精气营运不足了,劳倦伤脾,备化不足,责在中焦,求救信号在中焦腹里,故出现里急,因是不足,必是喜按。营不足则卫难以与之相著,易于浮散。故应多见阳浮,营不足则太阴无所收,阴气随虚,即沉降之力弱。建中汤君以膠飴者,即是为补益机体沉降之性设吧。虚则易生滞,以太阳宣布不足故。方中用桂枝汤,正为此意。倍加芍药者,以其意在能收摄浮散之气入中,并且能通收降之路。建中加黄芪者,因黄芪能补腠理之虚,具修复腠理之能。所以此汤能补虚劳里急诸不足。大概虚劳证见身痛,或恶风,或腠理坏烂等证均能治之吧。再看加味:氣短胸滿者,加生薑。中气不足上奉心肺自然也少,心肺少气,宣布不足而至阴霾填胸出现气短胸满,只加生姜之量,可见生姜具有助中焦阳气上达心胸,且具散阴霾之能。腹滿者,去棗。水气弥漫于腹,不用枣,说明枣之性有碍水之气化,加茯苓有导心气下行助腹中气化水气从水道而出的功能。但膠飴也为聚阴之物,为何不用去之。反证膠飴因制法特殊,必已兼具生发通达之能,故不必去,如去之即无建中意也。可见膠飴之用于建中汤为君者,确然有深意。療肺虛損不足,補氣,加半夏。从此处肺虚加半夏而不是加什么世俗所谓的补肺药,足以令中医人深思。半夏本是去阳明上奉水谷精气的道路障碍的一味散结破阴凝之品,非补药而是散邪药。仲圣用之,必具深意。也可见仲圣调身重流通,重藏气的流传布化。此肺虚者,是因为阳明精气凝结不通了,变正为邪了,邪居肺位,肺即失真气的供养,今破其凝,复通其路,真气得布,藏气充满,虚者则实,随成补虚之功。中医人大多以为半夏之用在降胃气,而《伤寒论》降胃之法,是诸承气之法,降的是邪气。其降胃即是泻下胃家结热邪气,以复胃家上奉精气之职。胃家在膈下腹里,通泻里气即是降胃。而胸中乃太阳宣布阳气外达之地,此地不通,必有阴凝,此地不通,必阻碍阳明精气上奉之路。阳明上奉受阻,故有逆上之见证。正通则无邪可逆,故半夏能降逆,但非降胃也,而是复通胃气上达之路。明此理则半夏之用大矣哉!末学浅见,望同道指正。
发表于 2013-11-4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黄芪直立风中而不倒,势如射天之箭,故又有箭芪之号。补虚固表,补卫气第一之药也。人参补营与五脏,与黄芪一阴一阳,表里兼治,故补气药以人参黄芪为首。

有九旬老医尝言:黄芪如兵马大元帅,如中军帐,又如大纛旗,此旗不倒,则兵马不散。如是观之,以黄芪加于建中,正所谓黄中通理,以阳统阴,诚大有深意焉。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三七生
此黄芪建中汤得先生之高论,黄中通理。则先建中立营而后荣养周身,力透腠理,补托兼施,达健兵逐寇以收复失地之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5-5-7 15:11 , Processed in 0.02810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