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15641|回复: 36

从气机升降方面看养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21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气机升降方面看养生
    天气为阳,地气为阴。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在高空形成云雨,雨水下降,内经中说,天气下为雨。所以这个雨可以看做是天气下降的表现。天气为阳,只有天气这个阳气下降以交地气这个阴气,方可由天地这个二生出三来,然后才有三生万物,形成花红柳绿的世界。
    也就是说,天气以雨的形似下降,以交于地气,方有生机。这个生机就是生命的动力。试看沙漠,很久都见不到一滴雨,所以尘沙飞扬,了无生机,生命很难在那样的环境中生存下来。而热带雨林就不一样,雨水很多,也就是说天的这种阳气下降的多,所以这样的地方生机就很旺盛,生命种类繁多。
    人处天地之间,鼻孔和毛孔都在呼吸,呼气相当于地气上升,吸气相当于天气下降,所以人之所以能保持生机,是因为人身的天地二气在不停地相交以化生出生机。与呼吸相比,饮食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了,几天不吃饭可能也死不了人,但不呼吸可能用不了一小时,人就没命了。由此来看,人需要时时通过呼吸来获得生机。
     那么呼吸的作用就是引动天气和人体的地气相交以产生生机,人也就可能通过调整呼吸以达到最大限度的获取这个生机。主动的调节呼吸,以生化出更多的生机,并可以把这个生机贮存起来,等这个生机贮存到一定程度,人就可能长时间的停止呼吸但仍然保持住旺盛的生命力。那么这个生机贮存下来,首先就作用就会改善五脏的功能,使其功能由弱到强。这不就是最好的养生方式吗?
     和三七生老师一起爬终南山的时候,三七生老师说,你要保持吸多呼少,就能保持体力。可见呼气就是地气上升,吸气就是天气下降。主动的多吸一点气,吸满之后稍微闭住一会,以让天气和地气相交,化为雨露遍洒五脏六腑,随后慢慢呼出。这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式。
     后来通过查阅典籍,才知道这种呼吸方法其实就是丹道的一种筑基功夫,通过这种呼吸方法,可以很快的提升五脏六腑的功能,让人的身体达到一种高质量的和谐,然后用这个身体去修道,才会事半功倍。
     所以身体比较弱的朋友或者是伤精的患者都可试着练习一下,如能掌握诀窍,则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提升自己的生命境界。
发表于 2011-4-21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要保持吸多呼少,就能保持体力。可见呼气就是地气上升,吸气就是天气下降。主动的多吸一点气,吸满之后稍微闭住一会,以让天气和地气相交,化为雨露遍洒五脏六腑,随后慢慢呼出。这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式。

我立马试验了, 真的不错!
发表于 2011-4-21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练瑜伽的时候,老师有教深吸,慢慢呼气同时快速鼓动小腹,差不多可以做20次
发表于 2011-4-21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少林内功中有这一法....
发表于 2011-4-21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在水里面练习憋气,呼气后有种清爽的感觉,现在明白道理了。
发表于 2011-4-21 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jiangxiao8041

对呀, 就是这个理.
发表于 2011-4-21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马上也试了,感觉清爽多了,但是我在想,修行的话是不是要夜黑风静呀,聊斋看多了
发表于 2011-4-21 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天清地宁吧。
发表于 2011-4-21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淡真 于 2011-4-21 14:25 编辑

三七老师讲的这的方法比较柔和,适合于男女老少。

传统道家的闭气法,对环境、时辰要求较高,难度较大,而且不适于女生。

但无论那种方法,都要注意火候,如果做到身上感觉微热,就得停止不做了。
发表于 2011-4-21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也是高人一个。
发表于 2011-4-22 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欢喜老师们的分享~~
发表于 2011-4-22 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有效果
发表于 2011-4-22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养生可以这么简单,只要您懂
发表于 2011-4-22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周新刀


    多上三七网,不打抗生素。

  平常到注意自己身边的好中医,要不到推荐台找找,要用时才不会找不到,愿健康!
发表于 2011-4-22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学到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5-5-8 07:10 , Processed in 0.04219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