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7034|回复: 13

学法与供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24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学法与供养
     了解密法的朋友都知道,修密法特别重视供养。如果没有供养,那么法几乎不可能传到你的手中,即使法传给了你,你可能也修不下去。比如米拉日巴祖师去见玛尔巴上师,上师连他家中仅有的瘸腿羊也让他供养。
     并不是上师和佛法贪图如此的供养,而是如此供养,就相当于把自己的心地全部清理,打扫干净,如此佛法的净流才能装进来。正如一个装满了脏水的杯子,即使往里加清水,清水也会溢出来,因为清水已经加不进去了。必须要先把杯子里的脏水倒掉,然后才能装入新鲜的水。
      这只是一方面的比喻。
      而供养师父,则这个供养就成了你与师父之间的一个媒介,只有借着这个媒介,师父的加持才能传到你那里。如果什么都不付出,即使师父把所有的东西传授给你,你能接受吗?接受不起的。
      正如太极图,阳鱼出去了,阴鱼回来了;阴鱼出去了,阳鱼回来了。所以礼拜供养师父,正是获得师父的法和加持的必要条件。
      学习中医,是不是也要这样呢?我们需不需要礼拜供养历代祖师呢?祖师黄帝、歧伯、神农;医中圣贤张仲景、扁鹊、华佗、孙思邈真人等。我们是不是也要去礼拜供养一下,给祖师上柱香呢?
      我们所用的医理医术,不都是这些历代先贤历经波折传授给我们的吗?我们哪有自己的东西,我们用的都是祖先的宝贝。我们就像一个转播站,接收了先贤们的东西,又用这些去治病救人,因此,惭愧的紧啊。还能不尊重历代先贤吗?
      根据上述的原理,去礼拜、去供养这些历代的祖师先贤,是学好中医的一个必须的条件。去年,王庸医师兄专门抽出时间,赶到南阳,去拜祭医圣仲景。很令我感叹,也由此可知必然会得到医圣的加持。
发表于 2011-8-24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先生的分享。
发表于 2011-8-24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恭敬心,真诚心,忏悔心。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1-8-24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份恭敬得一份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

感谢老师分享,让我更懂这句话了。
发表于 2011-8-24 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最近三七网很火的一个帖子里看到“病人信仰医生”这句话,哂笑,何人何德何能敢让病人“信仰”?
倒是先圣先贤们,确是值得我们去膜拜瞻仰感谢感恩。
建议先生明年暑假组团带我们去膜拜下如何?我第一个报名!
发表于 2011-8-24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月含山

曼陀罗花盛开的时候,和一群热爱华陀的中医弟子们再次拜访安徽亳州的华佗旧宅。看护宅院的权顺莲阿姨已经是老熟人了,看见小院再次热闹起来,权阿姨高兴得合不拢嘴,连说难怪这几天满园曼陀罗花盛开!

    这个来自遥远古国印度的曼陀罗花别名可多了,什么洋金花、押不芦、风茄花、酒醉花、关东大麻子花......听上去都是故事,据《本草》说释迦牟尼成佛之时就天雨曼陀罗花,此外道家、藏传密宗都和她有极深渊源。



    权阿姨说曼陀罗花与华佗也有故事:当年华佗带着儿子沸儿进山采药,没想到沸儿独自玩耍时吞食了曼陀罗的果实,不幸夭亡。沸儿的死让华佗无意发现曼陀罗的强大药性,进而研制出了麻沸散。为了纪念自己的亡儿,华佗在药名里还加入了儿子的名字“沸”......



    采一束曼陀罗花,献给华神医。

    身边的中医还告诉我:曼陀罗花也叫情花,用酒吞服,会使人发笑(有意思)。晒干后切丝卷入烟中吸食,会缓解哮喘咳嗽,是非常灵验的偏方呢。



    此行小华村华陀旧宅,主要是听说权阿姨华今天准备熬制她家一脉传承的“华佗膏”,所以赶紧跑来看看热闹长长见识。这个膏药说是活血化淤/止痛/消除各种肿块有奇效。



    在权阿姨十八岁的时候父亲传给她膏药的制法,现在已经五十多年过去了。“我原来也是一个中医,现在不看病了。这华佗膏更是多年不做,如果再不把这药的制法传出去就再没人知道啦!”



    距离华先师的年代已经是一千八百年了,一个“对得起祖宗”的念头再加上药效的神奇使得这个“华佗膏”代代相传。要是有人把“华佗膏”的传承族谱画出来,一定很有意思......



    麻油下锅。一丹二油,丹粉和麻油比例一般一比二。

    膏药是中药五大剂型——丸、散、膏、丹、汤之一,《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里都有记载。据说最早的膏药是用猪油熬制,后来慢慢变成植物油,而植物油里,以麻油

最佳,泡沫少色泽亮又比较粘,做出来的药质量最好。魏晋时炼丹术盛行,黑膏药已经出现

,到了唐宋逐渐完善,广泛使用。



    可是到了近代,现代工艺的橡胶膏盛行之后,黑膏药用得越来越少,能够制作得人更是凤毛麟角。

    在慢慢给麻油加温的时候,权阿姨到家门口砍了一根青皮槐树枝来,去皮,说是用来搅拌油锅用的。为什么呢?“不知道,我爸爸就是这么教我的。”在旁边的中医说其实这是制药的一个大秘密,因为槐树枝本身也是一味清热去湿的药!



     厨房里热得待不住人的时候,锅里的油温才够高。开始下药粉,华佗膏的组成主要是九味药,权阿姨一口气说出来,可惜我只记住了一味据说“能伏五尸”的官粉。



    炉子里的火减小许多,基本只剩下两根小柴在烧。火候的把握在炼药时特别重要,火小温度低药和油难混合,温度高,锅里容易着火,以前听萧道长和振林医生聊天时说过大部分烧膏药的人都曾经烧过屋顶。

    槐树棒不停地搅拌很重要,权阿姨说这样锅里的气体才会跑掉,药膏才光亮够粘。



    据说关于火候的一个重要参数还有冒出来的烟,要白烟最好。



    时不时权阿姨会把锅里的油膏用树枝滴几滴到灶台上盛着半碗水的碗里,她说这才是检查膏药成功与否的终极指标,如果滴水成珠且不粘手了,那才是火候到了。



    这一烧就是三个多小时,终于在猫咪都不耐烦的时候,听到权阿姨一声高喊:下丹!



    下丹成膏之时,是把油膏倒进一大盆的清水中,同时在水盆里顺着一个方向搅动膏药。这个过程也是去火毒的过程,最好多次多日换清水浸泡膏药。


    漂亮!这次的权阿姨自己也很满意,膏药拉丝不断老嫩适宜。



    把膏药暂存于滑石粉和厚纸之上。



    据说能活血化淤/消肿止痛/消除各种包块肿瘤的膏药大功告成!


    权阿姨把药膏分发给来学习的华佗子弟后,直起腰来,一脸轻松地说:“现在开始我只剩下一个任务——继续守护好华佗旧宅啦。”(转自油麻菜博客)
发表于 2011-8-24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华村的大日子

本帖最后由 骨仙堂 于 2011-8-24 19:47 编辑

也许是冥冥之中的一种约定,这些年陈岷每年必到华佗故乡亳州的小华村华佗旧宅祭拜。

每每看到华佗祖师的故园荒芜门可罗雀,陈岷觉得非常心痛,所以去年他决定为小华村华佗故宅敬奉上一个大铜鼎香炉、两盏油灯和一口大钟,好让多祖师爷座前香火不断。

这是陈岷和弟子们为华佗故宅敬奉香炉写的《奉炉铭》,看上去更像是陈岷给自己的责任状。



2010年9月9日正好也是神医华佗的1883年诞辰纪念日。陈岷带领一群来自上海、浙江,还有香港等四十多人的队伍,浩浩荡荡自上海奔赴六百公里外的安徽亳州。



小华村距亳州不到20分钟的路程。离村子还有一公里地,小华村乐队已经等候多时。



华家的后人用最高礼仪来迎接华先师的弟子归来。



村民们据说华家的后人都来了,满满当当地站满了这条泥泞小路。他们中间几乎没有中医了。



“华家礼炮”,巨响。



看护华佗旧宅有25年的阿姨原来也是一位乡土医生。这所旧宅的保护是有他的儿子丁大哥在85年给当地政府的提案才实施的,感谢他们母子!



站在人群里的陈岷笑得特别开心,一鼎香炉能够唤起那么多的热情远远超出他的想象。



村民们自发开始帮助扛大鼎,快乐的样子象过年。

小华村的村民大都认识这个叫陈岷的医生,因为他不仅每年都来这里祭拜他们的先辈,还免费为当地的村民治病。



江南大医朱良春,为了纪念自己的老师,每年到老师的家乡布药。陈岷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说想掉眼泪。

为华祖师的后人看病,他说这理所当然。


2000斤的大鼎把无数的胳膊团结起来了。


还有无数的眼睛

油麻菜,快来!



华佗旧宅的新钟就要敲响


陈岷身后有一副敬奉给华佗先师的对联:一代神医功侔良相,千秋遗爱泽被故园

点亮风调雨顺长明灯

过生日的神医华佗像也换上新装。今天是华神医的生日,小华村的大日子。

“巧得很,”陈岷说:“今天也是天医星下凡的日子。”
之前我所了解的华佗,是和我年少时喜爱的关云长分不开的。不过那时候我的注意力都是在举大刀的关云长勇猛无敌上。没想到多年以后,我又回到这段故事,把目光锁定在关云长背后拿小刀的这人身上。



华佗字元化,又名旉,汉未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是三国著名医学家。少时曾在外游学,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长外科,精于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外科尤为擅长,行医足迹遍及安徽、山东、河南、江苏等地。他曾用“麻沸散”使病人麻醉后施行剖腹手术,是世界医学史上应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治疗的最早记载。又仿虎、鹿、熊、猿、鸟等禽兽的动态创作名为“五禽之戏”的体操,教导人们强身健体。后因不服曹操征召被杀,所著医书已佚。



据说经过一番争论之后,国人才在1985年确定华佗是安徽亳州人氏,真是悲哀。

因为是华佗的故乡,所以亳州的药材生意也做得红红火火起来,成了中国最大的药材集散地。



比起那些城里的纪念馆、博物馆、华佗广场雕塑,陈岷说最喜欢的还是华佗故居。只有在这里,和华家的后人们在一起,他就能真切地用心和华先师亲近。



华佗的第六十五代后人。



“叫你来行医,去救老百姓”,没有比这更淳朴的赠语了。

左侧是零五年陈岷赠华佗故居的锦旗,村民们把陈岷当作“陈山民”了。


有意思的是村民们还自发组织了一场五禽戏表演。很惭愧,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大名鼎鼎的五禽戏。然后我心里就想:为什么我们的青少年广播体操不用这个活泼轻松的五禽戏呢?



五禽戏属导引范畴,后世依据刘宋·范晔《后汉书·华佗传》所载而作。该传引华佗的话说:“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



明代正德末年(公元1565年)武状元罗洪先所撰《仙传四十九方》中,对五禽图有着最早的绘画。



其实在小华村,大部分村民都已经不会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了


鹿戏:四肢着地,向上伸长脖子,转动头颈左顾右盼。左顾时缩左腿伸右脚,右盼时缩右腿伸左脚。如此各做3遍。

熊戏:仰卧,双手抱膝,抬头,身子向左、右各滚动7次。然后蹲在地上,双手掌分别在地上支撑7次,动作力求缓慢、沉稳。

猿戏:双手握杆悬身,如今人练单杠引体向上,做7遍。后以脚钩杠倒悬,左、右脚各悬挂7遍(无此功力者,手可着地)。


鸟戏:单脚站立,另一脚提到头后用手握紧,如金鸡独立状,有功力者独立时间愈久愈好。然后双脚站立,两臂平伸,用力上下摆动,如鸟儿展翅,做14次。





虎戏:四肢着地,向前用力跳跃3次。回头转身,向后跳跃3次。伸长腰,头仰天,再向前、后各扑跃7次。  


五禽戏里陈岷最喜欢的是鸟戏,我猜如果有蝈蝈戏的话那才是他的最爱。
在华佗出生1883年后的纪念日,小华村依旧是一条泥泞小路。

要不是一群来自各地的中医爱好者到来,只是听那略带幽怨的唢呐和竽声,你会感觉这里的时间是停止的。

这一年为了拍摄中医,我寻访过黄帝陵、扁鹊庙、药王山,今天又来到华佗故宅。每一次我都会忍不住东张西望:我们这个年代的扁鹊、华佗、孙思邈、张仲景在哪呢?



大鼎落地,华佗的六十五代后人在高喊:乡亲们可以上香啦!



敬奉先贤,是为了让我们莫忘古训,发奋做人,做一个爱惜生命有益社会的好人。



“愿以此功德回向于轮回未空之际的所有众生......”



淅淅沥沥的雨下起来了。

在盘旋的青烟里我想起自己的父亲,难过自己没有机会帮助他早点接受中医,让他得到一个好中医的帮助。



可是有时候我又想,也许父亲正是用他的病痛,给我指了现在这条路。



当我独自一人在雨中游荡的时候,陈岷已经端坐在华先师座前,开始诵读《金刚经》。



一同来祭拜华先师的伙伴们也都一个个凝神屏息。

我诸神不喜没啥信仰,不过也喜欢听陈岷诵经。看他毕恭毕敬洗手焚香,正襟危坐一脸专注的样子,听他源源不绝的经文从厚实的胸腔滚滚而出,是非常享受的一件事。



"当年我在华先师面前发过愿:不想要任何名利,只想做一个云游天下,救苦治病的民间医生......",这是陈岷之前给我的一条消息,我一直舍不得删掉。


“晚学弟子,春申陈岷,志于仁术,克效先贤......伏望祖师之垂鉴,灵感之加被,拔生民于众苦,期四大以调和。谨以薄忱,心香一瓣,澄怀盈抱,遥感圣灵......”



一个人肯把重任担肩头,并把誓言铭刻在先师及众人面前,这需要多大的勇气!

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明年春天我还要来这里种上两棵大树。”祭拜过华先师,陈岷看上去一脸轻松。

记得有人点评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人:沙滩上玩沙的孩子、顺利生产后的母亲、手术成功后的医生......我看还得加上一个:目光坚定认清自己的未来方向的人......



补记:

回到上海,继续跟踪陈岷的故事。

无意间才听到他聊起六年前因为到亳州采购药材,第一次走进华佗故宅时看到一片寂寞荒草萋萋,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他说亳州借华佗之名而成为中国最著名地中药材贸易市场,可是竟然没有人关注到华先师的故宅如此寥落。

“你也看到的,亳州城里面就连“华佗按摩洗浴”这种招牌都挂得出来!”陈岷忍不住又难过起来,“满城中药生意人里面总有几个中医吧?为什么没有人记得来先师故宅来看看,为他添一块砖焚一支香呢?”
发表于 2011-8-24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不上照片,油麻菜博客里,图文并茂。很佩服,感激黄剑大哥为中医所做的一切。
发表于 2011-8-26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是如此,理应如此!先贤们要供养,身边的师父也要供养。
发表于 2011-8-27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感恩心的人才能学到真才实学!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1-8-28 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喜欢看陈岷的故事,非常想听他诵金刚经
发表于 2011-9-20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发表于 2011-9-22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感动
发表于 2013-7-3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老师提醒,我等惭愧呀,需要参拜师祖各位贤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5-5-7 23:58 , Processed in 0.02940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