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禅音

歇心随笔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8-22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也算公告

禅音不才,幼无庭训,少无所学,虚度光阴,于红尘浊世中流转。胸无点墨,志无所托,而立之年,幸闻佛音,得遇嘉友,三教经典,犹如醍醐,若沙漠旅人得遇清泉,似大旱之年降甘霖。甘甜滋味无以言表。

岐黄妙术,国之瑰宝。为辅调身,方从师命而有缘得睹。其中数载,仅如飞鸿雪泥,实无多得。唯有一得,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至此,余一介凡夫,养生延命,无有他惑,不复再读累牍医书,而以小力之人担重负。法于自然,寿夭穷通何必强求。禅音读医,唯此一得,若想从余觅方,实无所能。恭告诸位朋友,不是余知而不言,实是余无言以对。强来所问,只有不复作答,万莫心生他想,仅是余无言以对也。

心中所得,亦无言以表也。但见天地自然,寒暑往来,身心宇宙,春生冬藏,何有二致。人生区区百年,生死大事茫然无托,执着身见,百般呵护一具走肉,恰多藏厚亡,甚爱大费,何来安康?今之幼童,所享之福,厚于其祖,如拔根之木,枝叶必萎也。任你千宠万爱,目不暂舍,心力交悴,又有何获?若能处处俭之,衣仅整洁,食无精美,少时吃苦,老来含甘,何乐不为。老幼不颠倒,尊卑皆在位,根深叶茂,真爱子也。幼子生小病,心惶恐之极,高堂身不宁,除生死大病,儿女何时如此。相生太过,必然相克。区区蒸变,也能酿成奇祸,汝子之祸,皆从汝出,惟有自求多福,切莫舍本逐末。
发表于 2008-8-24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禅音所言,读一部《道德经》即可。
发表于 2008-8-28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妙动听的文字,心生欢喜!盼读!
发表于 2008-8-30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如其名

文如其名,似禅之音,沁人心田!
 楼主| 发表于 2008-9-3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凡人之乐

惭愧大家的过誉之词,其实我是个平凡的近乎平庸的人,终日也是碌碌,偶尔会碰到些宝贝和如兰之嘉友。
因为知足,所以算是个幸福的人,没有接受过什么好的教育,也是个毛病和脾性并不好的人。

多数的时候,我不喜也不擅和人交往,如井底之蛙,有片蓝天就很满足了。如果偶而有颗石头来打乱水的平静,井底小蛙多会逃之夭夭。

从小不谙世情,难忍客套,不擅心机,所以就只好和“真人”们打交道了。

小时候的趣事,有客来访,家人必客套留饭,但是客人定是不吃的,比如就是来捎个口信之类,家人也明知客人必不吃,但两方交织在一起挽留和推脱的热情,真让我想不明白,为什么如此的虚情假意,有次,实在难忍,揭发了家人,厨房根本没吃的了。双方都甚为尴尬,无法再继续这个假面游戏了,大人好像都很失落,家人只好斥我几句,后来再有客访,多支我出门,用妈妈的话,省的那个傻闺女再乱说话。

成年之后,对这些世俗来往彻底看清时,是在一次饭局上。跟什么人,具体为什么事,我大致忘了。期间他们交换名片,敬酒碰杯,称兄道弟,如果再加上一个排胸脯的动作,就更完美了。好像孩子上学,什么户口,反正都是些大事,你尽管来找我,你的事就是我的事,让我感觉梁山好汉也不过如此。当时的场景记忆深刻,如果是我,一定不会丝毫的怀疑他们的诚意。后来,又碰到那个朋友,我很有把握的问起那天的事,说有人帮忙办了吧,朋友老练的看我一眼说,酒桌上说的话你也当真。全是假的。

当时无法形容这件事对我震动,因为,他们演的太逼真了,真是智勇双全也。有智方能演技滴水不漏,有勇才会如此浪费生命,佩服之余,只有敬而远之,井底之蛙,世面不见也罢。

回井之后,小蛙所居之处,清泉甘冽,蓝天明媚,所需尽足,井壁上的青苔就是小蛙的后花园,偶尔还有蝴蝶落在井口和小蛙一起听风,井之旁,有一古刹,晨钟暮鼓,终日佛号不断,小蛙也听经闻法,此世人眼中之井也,实小蛙之天堂也。小蛙自勉,但求此生居净土,何劳移步到西方。
 楼主| 发表于 2008-9-3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度

过度的一切都是让人不堪重负的。包括爱。现在的人,过度的消费,过度的透支,过度的爱,过度的等等。

我是个很敏锐的人,虽然我不擅辨别。但对迎面来的人或物,我有一种本能的敏感,或喜或厌,藏不了的。世人不必藏起自己的,其实,我们很多时候是高估了自己或是骗了自己,真相总是一目了然的,不论你怎么的掩盖。

我最怕的就是跟过度的人交往。我不可能一视同仁的对待所有的人,有的人我真的是退避三舍唯恐不及。虽然我也苦恼自己悲心不够,但现在自己是没有那个能力而已,比如,去救落水的人,如果我不会游泳,与其一起淹死,不如去先学游泳。

这个多度里面有个非常典型的人群,就是一些孩子的家长。总在不停的倾诉,焦虑不安,但别人说什么她未必能听进去,眼睛总在盯着孩子,细微到让人感觉他们是昼夜不息的看着孩子,而且非常的贪心,自己的孩子就要按照他们的标准,好上加好,不容孩子的身体有一丝的懈怠,她们的尺脉由于过度的消耗,一般都是微细欲绝的,决定了她们无法很深入的思考一些问题,但是她们好像总是在试图的思考一些问题,不断的肯定轻易的否定,总希望有人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被情绪完全主宰而不能自持,这种人非常虚弱,但是还不自知,总是认为孩子有问题,其实最大的问题就是她们自己。而且她们的状态也决定了孩子的状态。

今天,家里有桶转基因的油,不能吃,我用它来点油灯供佛。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越是小油灯,油少而捻长时,点的火苗是大而有烟,而且烧的越快,耗油越快,飘忽不定,看似活跃,却根本是精华不足,收敛不足之象。当我用一个大碗,满满的一碗油,点起的火苗,是小如豆,却纹丝不动,先生说,这就是跟人一样,精足的人,一定是精神内守,安定之象,而且是神不妄动,恰恰耗的少,用的慢。
发表于 2008-9-3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精足的人,一定是精神内守,安定之象,而且是神不妄动,恰恰耗的少,用的慢
绝对是真理!
我吃的不多 大半碗的大米糙米饭 就着青菜瓜类木耳豆干之类的东西 每天工作效率高 陪儿子在外面疯跑 还要陪朋友吃吃饭 听听别人内心的声音 晚上还要学习中医 枕头旁边一堆书 别人问我为什么总是神采飞扬 我说 因为我不吃厚味肥腻之食 不耗掉我的能量 当然无人相信 没关系 我信
发表于 2008-9-4 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一些孩子家长的描述,令人警醒。
学习了!
发表于 2008-9-4 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希望周围多几个禅音这样的朋友,带带我。我觉得自己定力不够,道理都明白的,就是坚持不住。网上见到禅音的文字,固然很好,要是能时常当面有人这样劝导,多好啊。呵呵,想法有点奢侈昂。
 楼主| 发表于 2008-9-5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带是根本谈不上的,我也是跟着大家一起成长的,是三七养生让我不得不思考一些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08-9-5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放弃对身体的偏执

我并不在意我的身体,几乎从不关注。她微小的变化,来来去去的不适,我从来不理会也不干涉。

知道了合于自然的生活方式,自然而然的生活即可,不必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能知道爱护生命,自然有天地来爱护你,能知道涵养精神,自然不会象小油灯一样,迅速消耗。如此这般,已经够了,我自己没有践踏自己和其他的生命,自然而然的活着,该生病受罪时,就受罪,该寿命终了时,就终了。自己的那份已经努力做了,无有什么怨气和遗憾。

对生命没有要求,也就没有担忧和恐惧,无挂碍故,无有恐怖。从来不会忧心忡忡的恐惧于身体的小症状,也不用让仪器来告诉我是否健康,一个鲜活的生命,无需冰冷的数字来圈点,身体的事情,交给身体即可。不是你怕什么就可以不来什么,结果是不必害怕的,因为它已经发生了,我们每日所作所为,才是让人恐惧的,他每一天,都在给你添砖加瓦,不是给健康加油,就是给病邪加油。

对死亡的恐惧,大多来自于没有把握和不可知。你根本是无法把握自己的生死,前途如何,也全不自知,犹如被人捆绑了双手双脚,然后抛到了湍急的河流,你的意志根本无法做主,你深深的恐惧于此,多生累世,纵然其他都已忘记,对死亡的恐惧仍深植于心。

对死亡的恐惧演变为对生的执着,一切都是为了能延续自己这一阶段的生命而已。可惜,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无私天地方能长养,最终是事与愿违的。

真正的爱护生命,对生命负责,就去参透死生的问题吧,放弃对身体的偏执,一切都会豁然开朗。
 楼主| 发表于 2008-9-8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秋风乍起

昨日好友来访,至夜尽兴晚别,下楼相送,秋凉如水,好友方外之人,意气甚为相投,做别之聚,分外短暂。

春花方罢,暑日即过,秋风已起,光阴荏苒,一度春秋已渐浓,人生何等的短暂,生死一梦譬如朝露。

修行之人,放弃世人所逐情爱牵缠,名闻利养,实乃难能。然世人多见其舍,而不见其得。其实,能不以世之乐为乐,必不以世之苦为苦。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在愁中即病中,快乐总是稍纵即逝,事情都是接踵而来,所乐者堪少,更乃不乐之根也。所苦者甚多,生老病死,世态炎凉,必堪忍而受也。修行人能不被苦之所苦,实乃离苦得乐也。世人切莫妄自而叹。
 楼主| 发表于 2008-9-14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热闹

什么是热闹,人多就容易热闹,无论做什么事。没想到,我现在是个非常不喜欢热闹的人了。

曾在西安,和一位老师喝茶闲谈时,这位老师的一句话我记忆深刻,“现在,学什么别进那个圈子就好,”数年下来,深有同感。你能远离热闹时,多数是远离了是非和无益之举。当我们还是个凡夫时,你的心和环境一起起落时,就需要有个洁净的环境,当然是不能依赖。但需要远离时,还是离热闹远些,至少我是非常需要。

我也并不喜欢和学佛的人过多来往。正象丰子恺先生《佛无灵》中写到的,有个别人贪功德和好处的急切,不逊于世人的争名夺利。无非是换了一个贪图的目标而已。很多事情,做的大不如做的小,比如放生,日前受人所托,参加了一次集体的放生活动,可谓热闹。功德无量仍需赞叹,但所聚之人,多为谋功德所来,放生之目的已本末倒置。放生不是为自己得功德,得健康,得安乐,是苦众生之苦,尽自己一己之薄力,从锅边刀旁,牢笼之中能解救有缘众生,并种善根,待因缘成熟,证无上菩提。不是有病了,不顺了,把众生当做自己换取健康财富的道具而已。不过,即便如此,众生得救之功德依然让人天欢喜,诚心赞叹。若能本着不求自己得安乐,但愿众生离苦难之心,随缘救助买物放生,所有功德尽回向法界一切众生,更是让人赞叹顶礼!

还有一种热闹是交流或聚会,现在的人,总是需要倾述和有伴。而且会美其名曰相互提高和学习。以前在师父那里打七,各地来的师兄济济一堂,大家休息的时候,有时会热烈的交流,师父非常不高兴我们这样做。我也不甚理解,认为,大家多交流多好呀。其实是打着进步的旗号来成全自己的攀缘心,时至今日,我是深明师心,再也不会认为师父过于严厉,实在是我们的习气深重,要改的就是这个凑热闹的毛病,无论以什么名义。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流散无穷,何日有岸。

所以能离开热闹真好,老友老茶,质真而朴,闲坐一窗,不生一事,无是无非,诵读经典,不亦乐乎。能远离热闹,实乃禅音之福气也,万望能珍惜珍惜。
发表于 2008-9-15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能认识到“圈里人”的偏执,真是上上难得之境界啊!一般人真做不到这一点。宗教界的世俗心,其实一点不比俗世中人,这也是我一直不肯归了哪个宗教的原因之一。

为了功德和自己的安康而特意去放生,功利心太强了!基本上一种交换思想,如果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也许回过头来杀生更厉害。可惜,没有这种互惠思想的人,真是少之又少。

禅音的境界,论坛的灵魂。
发表于 2008-9-15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好,偶然打开这个帖子,看到禅音MM娓娓道来,像是日记在记录自己的心路,又像是在和多年的好友在聊天,让人感觉亲切自然。能够享受平淡,品味自然,即使是得病,也把它看成是一场小小的游戏,随遇而安地度过每一天,这样的生活心态让我们这些红尘中的游子充满了羡慕。向禅音MM学习,做个轻松自然的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5-5-1 17:39 , Processed in 0.02641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