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姜与炙甘草

今天惊蛰,俺这里春光明媚!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1 05:37 | 显示全部楼层
2013年的夏至在6月21日(北京时间)13:03:56。

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为夏至日。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28″44),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

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南方各地从日出到日落大多为十四小时左右。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

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40℃左右。
 楼主| 发表于 2013-6-21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白天多云,最高气温32℃无持续风向;夜间小雨,最低气温22℃无持续风向;不带伞 天气较好,不用带雨伞。

阴天,当地最高气温32度,最低22度,算是夏至未至吧。
 楼主| 发表于 2013-6-21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至丸 旱莲草 女贞子

本方出自《证治准绳》,由旱莲草、女贞子组成,为治肝肾阴虚之剂."二至"即夏至与冬至.因方中女贞子禀天地至阴之气,其木隆冬不凋,冬至采之,果实熟透,味全气厚;旱莲草乃草本植物,其株盛夏繁茂,夏至采之,茎叶健壮,汁黑液足。《医方集解》云:"冬青子即女贞实,冬至日采,不拘多少,阴干,蜜酒拌蒸,过一夜,粗袋擦去皮,晒干为末……旱莲草夏至日采,不拘多少。捣汁熬膏,和前药为丸."可见,此方因两药分别于冬至与夏至采来配制成丸,故名二至丸。
 楼主| 发表于 2013-6-21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墨旱莲http://baike.baidu.com/view/31143.htm
女贞子http://baike.baidu.com/view/39581.htm

五月正是冬青树花开茂盛的季节,花蕾小味微轻腥,我们这里有一条街道两旁全都是起码有12年树龄冬青树,一路上飘来轻腥的味道,我还能接受这个味道,呵,有的人就受不了。远望去,树冠上是密密麻麻的小花,一阵风吹过,地上落了一层花雨......到冬天,陪妈妈散步在冬青树下,紫黑的女贞子像葡萄一样一串串地挂满了枝头,我常常会跳跃起来采摘一串,扔几粒麦子大的女贞子到嘴里咀嚼,有点酸涩甜的混合味道......
 楼主| 发表于 2016-2-28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有5天惊蛰,谷雨种植棉花。
 楼主| 发表于 2016-3-9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贼冷,9点半出去还感觉要带手套。
 楼主| 发表于 2016-3-14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是3月13日,是2015年九九的最后一天。

壁挂炉的电机出问题了,我家只好停了暖气。

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
 楼主| 发表于 2016-3-16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仰观天文,俯察地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b672b6010008a7.html

人生存在天地之间,发展于天地之间,所以人应该研究天、研究地。在这方面,祖先为子孙树立起了光辉的榜样。 
 
一、伏羲氏的研究  “天文”与“地理”两个词源于《周易》。《周易·系辞下》曰:“仰则观于天文,俯则察于地理”。谁在观察?伏羲氏!为何观察?有两个目的:一是研究天地万物以及人类的起源与发展,二是指导现实中的生产与生活。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周易·彖传·贲》)  观察天文的目的,就是“以察时变”。何谓“时变”?四季之变化也。时者,四季也!“以察时变”的目的是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  “《周易·文言·乾坤》中有“与四时合其序”之论,就是教育人们在生产生活中要适应春夏秋冬四时的运行规律。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大自然运行有严格的规律性,人生在自然中间,生产生活也应该有严格的规律性。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周易》的“天文”、“地理”与现代狭义上的天文学、地理学并不是一回事。  
二、尧的研究  《尧典》是《尚书》中第一篇重要文献。《尧典》中记载了尧组织人力观察天文制定历法的事。尧分别任命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观察鸟、火、虚、昴四星的运行,以四星运行至中天为标准确定春夏秋冬。一年366天,以闰月定四时,以四时成一岁。这就是尧的功劳,  尧发现了“闰月定四时成岁”,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伟大发现。年年岁岁,今天有相当多人认为“年”和“岁”是一回事。实际上,“年”和“岁”并不一样——岁有规定性,年有变化性。每岁皆有365.2425日,每年的日数却在354—355之间。平年12个月,闰年13个月。为了使年岁统一起来,必须实行“闰年”、“闰月”。能够闰年闰月而不能闰岁。  岁始于冬至,终于冬至。几千年过去,在现代化的今天用最先进的仪器测定,中华民族祖先把一岁定为365.2425日没有任何错误。尧在没有任何先进的仪器条件下,做出了最先进的成果。为什么会这样?有了先进的仪器又应该怎么样?这两个问题值得后世子孙深思。  

三、禹的研究  《尚书·禹贡》记载了大禹研究地质地理的重要成果。  《禹贡》中第一次划分出了九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荆州,扬州,豫州,梁州,雍州。  《禹贡》中第一次公布出了九州大地上的河流,主要有:黄河,长江,淮河,汉水,恒水,伊水,渤海,黄海。  《禹贡》中第一次公布出了九州大地上的地质地理条件与农作物生长关系、与金属与非金属矿藏分布的关系、与鸟兽繁衍生息的关系。  特别值得一书的是在《禹贡》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知道了不同的地质地理条件会造成物产上的差异,物产不同就应该有不同的税收政策,所以,九州之间的赋税在等级上是不一样的。  谈到九州,应该回顾一个奇特的人物——阴阳家驺衍,驺衍说中华大地上的天下只是一个小天下,中华大地上的九州只是小九州;小天下之外还有一个大天下,小九州之外还有一个九州。驺衍是中华民族放眼世界的第一人,遗憾的是他的研究方法失传了。秦始皇以后的皇帝们有了爱烧书禁书的毛病,驺衍把研究成果记录在《始终》、《大圣》两本书中,有十万字之多。现在只能从《史记》中知道这两本书的书名及其概要,但是驺衍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成功已无从可考。  
研究天文的目的是确定历法——年,月,日,春夏秋冬有四季,四季之中有24个节气;知道了节气的转换人们才能规律地安排生产,合理地安排生活。  
研究地质地理,首要的意义是治理水患,《尚书》记载了大禹治水的成功经验;研究地质地理,第二个重大意义是弄清鸟兽、矿产、百谷草木以及地方病的规律分布;还有一个重要意义就是防止外来的侵略,《周易·坎·彖传》中有这样的说法:“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  

几千年前,对天文地理有如此的认识以及如此的研究成果,在世界范围也是出于领先水平的。如此回顾,并不是拿祖先的辉煌来掩盖子孙的丑陋。做如此回顾,只是想提出这样几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一、中华民族的祖先会运用天文星象来制定历法,为什么西汉以后会运用天文星象来制造鬼神与迷信?二、探索自然的奥秘,祖先曾经领先于世界,为什么子孙会落后于世界?是什么时候落后的,是什么原因落后的? 
 楼主| 发表于 2016-3-24 06: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年中,月半有3个节日:正月十五元宵节~二月十五花朝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赏灯~赏花~赏月。
桃红柳绿花千树,最美不过苏堤边。
正是一年赏春时,百泉山水含清辉。
发表于 2016-3-24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天气啊,快一个月了,几乎看不到晴朗的日子。阴阴沉沉的。
 楼主| 发表于 2016-3-26 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昨日二月十七是好友姐姐秋菊三周年忌日,细雨冷风,寻章摘句念之。
云想衣裳花想容,每逢花朝倍思君。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楼主| 发表于 2016-4-6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2014年和2015年的清明都是4月5日,而2016年和2017年的清明却都落在了4月4日。这是怎么回事?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史志成解释说,我国的农历有二十四个节气,它以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定为一个节气或中气,每个节气都有一个特定的时刻,而在公历中,并不固定在某一日期。

  一个回归年实际长度为365.2422天,历法上的一年长度则为365天,因此每年会多出0.2422天,节气的特定时刻也会每年“顺延”0.2422天。当然,不管如何变动,节气的日期差异只会在3天内。

  史志成强调说,我国民间有“四五清明”之说,但公众千万不要认为清明就固定在4月5日这一天。事实上,清明在公历中的日期会在4月4日、4月5日和4月6日这三个日子中变动。

  一项统计结果显示,公元1901年至1943年清明日期为4月5日或6日;1944年至1975年均为4月5日;1976年至2000年中,当2月有29日的闰年清明就在4月4日,其他年份则在5日;而从2008年开始后的20年中,凡逢闰年以及下一年的清明均为4月4日。
http://news.xinmin.cn/domestic/bjtj/2016/04/04/29779487.html
 楼主| 发表于 2016-4-6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昨晚清明雨来了,今早还淅淅沥沥。

介子志坚,文公哀思。
寒食清明,天清地宁。
发表于 2016-4-6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昨晚才来啊,我们这里已经好几天了
 楼主| 发表于 2016-4-9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是夏历三月三,又是上巳节。从寒食~清明~上巳,7日里过了3个节日,真有意思。

寒食清明上巳,追思祭祖舞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6-16 22:34 , Processed in 0.029501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