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寻找中医

是我们该采取具体行动的时候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31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女儿说想要什么东西(吃的,玩具)一直哭时,我就用书里的方法“妈妈希望有魔力把它变出来,,,,,,”然后女儿就不哭了,欣然接受原来的吃的或者是玩具
发表于 2010-5-31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早买了,粗略的看了一遍就放下了。报名参加!
发表于 2010-5-31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报名研讨,马上去书店买,明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了,改变从今天开始,和孩子们开心的过每一天~~
发表于 2010-5-31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本书我2年前买的,但确实是没咋看,就翻了 几下就放那了。
今天看寻版的推荐,才想起来把这书拿出来
似乎和寻版的版本不太一样,有些可能做了修改
我买的是2007年第一版的,115页的内容似乎和寻版摘抄的不同
发表于 2010-5-31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报名参加
玉颜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0-6-1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6-1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我发现,寻版介绍的书,都是我家藏书之一啊
确实是本好书,我看2遍了,还是没做好,还要努力
发表于 2010-6-1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 春来竹自青 的帖子

这个方法我也用过N回了,确实挺管用的!您不说,我还忘了!
发表于 2010-6-1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想起一个选择的方法,也是经常用的:比如我心里希望她吃蔬菜,我不问她要不要吃哪一种菜,而是问她你想吃青菜还是吃土豆,一般她总会选一种的。

这个方法用了N次后,在吃菜上已经越来越不灵了。可能我越来越宽松,女儿自主的意见就越来越大,她现在经常说,我哪样也不要!在其他方面仍然还是有效果的。
发表于 2010-6-2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啊,我去年就买回家了,一直被我雪藏着,刚从抽屉里找出来。这几天儿子情绪不对劲,对我说的话心不在焉了,我的第一反应是孩子身体不适了,同时在想着“亲子关系比教育更重要,我该如何去改善和孩子的关系呢?“
谢谢寻版提醒,准备把书好好看完,希望能派上用场。
发表于 2010-6-9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嗯,这本书是我的育儿指南书之一,非常好。
寻版的建议很好,支持妈妈们一起交流。
发表于 2010-6-9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报名参加研讨!
发表于 2010-6-10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书,觉得不只是对小孩,对大人何尝不是。 接受认同别人的感受最重要。
发表于 2010-6-10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要报名!
另外提供个信息,这本书的作者又出新作了:如何说 孩子才肯学
当当网址: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 ... 4&ref=order-2-A
 楼主| 发表于 2010-6-14 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阅读本书

<H2>如何阅读本书</H2><!--正文开始-->
<DIV>
<DIV class=t_middle id=content>
<P>  每个人的阅读习惯各有不同,有人喜欢从中间读起,有人愿意从后面开始看。但我们建议你<STRONG>先通过浏览漫画对本书大致有一个了解后,从第一章慢慢读起,并且一边读,一边认真做书中的练习。<FONT color=red>不要跳过练习直接阅读你认为精彩的章节</FONT>。如果有朋友和你一起做练习,效果会更好,你们可以充分地交流和讨论。<BR></STRONG><BR>  此外,我们还建议<STRONG><FONT color=red>做练习的时候,写下你的答</FONT><FONT color=red>案</FONT></STRONG>,使本书变成你的一份个人记录。不必介意你的书写是不是工整,是否有涂改,只管把它记下来就好。<BR><BR>  <STRONG>本书适合慢慢去读。我们花了十年的时间来学习书中的理念。当你认同书中的观点的时候,可能心里就会想有一些改变,但是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从一点一滴开始做起</STRONG>。可以尝试这样的方法:<STRONG><FONT color=red>每读完一章后,把书放在一边,给自己留出一周的时间来演练,然后再接着读。</FONT>你也许会说:“我有很多事情要做,哪有时间做练习?”但是,经验告诉我们,父母必须通过练习把理论变成行动,并且记录下结果,才能使学到的技巧真正内化。<BR></STRONG><BR>  最后,是关于在人称方面的一个解释。为了避免造成性别歧视的误会,以及繁琐的“他/她”或者“他的/她的”的表达方式,我们在书中随机地使用“他”或者“她”,来泛指一个人。<BR><BR>  另外,本书出自两位作者,书中的观点来自我们共同的感悟和经验。为了方便阅读,我们统一采用第一人称“我”来阐述观点,而免去了用“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这样繁冗的表达方式。<BR><BR>  书中所提供的沟通方法和技巧,让我们无论与家人沟通还是外界形形色色的人交流都受益匪浅,所以在这里非常愿意与各位读者一起分享。</P></DIV></DIV>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5-8-8 12:27 , Processed in 0.02564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