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ttxxhh

关于石膏等难溶于水的药物作用的疑问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2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 月含山

   "药物水煮后,其天气溶于水中..."。
   
   非常感谢!
发表于 2013-5-12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3-5-12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3-5-12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3-5-13 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你仔细观察过熬好的中药没有,中药的汤剂其实是一种悬浊液,当中有很多药材的小颗粒,所以10克石膏熬好药后,肯定不是10克了。此其一。从石膏本身的成分来讲,“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其中CaO 32.5%, SO3 46.6%,H2O 20.9%;常夹有有机物、硫化物等,并含少量铝、硅、镁、铁及微量锶、钡等元素。”,可见其成分中除了含水硫酸钙以外,还有其它东西,这些微量物质很可能对药性起到作用,也就是所谓的气的一部分。此其二。如果再具体的科学分析,要考虑的因素就更多,溶液的PH值、温度,催化作用(好老师也提到),缓冲作用,吸附作用等等。熬药的过程并非一个简单的物质溶解的过程,除了化学反应外,物质的结构形态也会对药性产生影响。就是一个简单的水分子,它在不同的温度、压力等环境下,结构都是不一样的。伤寒论中,有熬药时用到甘澜水来熬药,也不无道理。

所以,从物化的角度,要分析中药的作用就非常复杂,而中医则从一个宏观的角度,说明中药的性味对人体的影响,就简单明了多了。举一个例子,我们在中药中说的甘缓,就是甘味能使药性变得缓和而持续时间长,在其他方面也是一样,比如糖常用在水泥固化过程中的缓凝剂,要了解这个缓凝的分子机制,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完的,而中医的“甘缓”两个字也同样能够概括这一过程了。
发表于 2013-5-13 0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 3阿哥

是,白虎汤有此说法。
发表于 2013-5-13 0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0# vstone

受教了。
 楼主| 发表于 2013-5-13 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 3阿哥


    这个也不是溶解,无非是微粒被粘住了,因粳米偏糯。
    即便如此,因石膏细密棉裹而煮之,10克石膏消失的也是少数,100克石膏消失的未必十倍于10克用量;何不取小量彻底粉碎之散开来煮?
    再,麻杏石甘汤等就不一样了。
 楼主| 发表于 2013-5-13 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 3阿哥


    这个我想过。久煎取其性味,需要一定的量进入身体。
 楼主| 发表于 2013-5-13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0# vstone

1 所以10克石膏熬好药后,肯定不是10克了。
  这个估计不是主因。否则如上面帖子言,少量粉碎散开煮好了,全部参与形成悬浊液,用量也不必大。

2 微量元素说
  这个有道理。我想过,但不确定。
  因不同产地的石膏微量元素相差太大。
发表于 2013-5-13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5# ttxxhh

不错,粉碎以后是可以提高块状药的药效,这不仅对金石类药如此,对草木类也是一样。看伤寒论中,提到用石膏的地方,后面都有一个“碎”字,就是这个目的。还有,提到大枣都说要“擘”,生姜要“切”,附子要“破”,等等。还有近代一些中医的经验,比如李可老中医提到,杏仁、桃仁用杏仁泥、桃仁泥,虫类药研粉等。

有一点,金石类药与草木类的不同在于,金石类质沉,草木类质轻,比较一下同样一斤石膏和一斤麻黄的体积就知道了。比如,麻杏石甘汤中石膏是麻黄用量的一倍,但麻黄的体积反而要大很多,形成悬浊液的时候,半斤石膏的小颗粒并不比四两麻黄多。

说到产地的问题,这个对中药来说太重要了,不同地方的中药的药效差别很大,这也是不少药方对证,但用药却不能取效的原因。
 楼主| 发表于 2013-5-13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txxhh 于 2013-5-13 10:02 编辑

回复 26# vstone

  多谢回复!有道理。
  试看下面五个方子,蓝色部分:
  
  麻杏石甘汤的石膏要求碎而棉裹之;白虎汤方和大青龙汤方只要求碎;而最后两方啥都不要求了。
  有意而为之?仲师之省略?传承之谬误?
  莫非白虎汤里真的要把那些石膏吃到肚子里?
  不知诸位老师同学在实践中是如何处理的?

1 麻杏石甘汤
  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二两;石膏半斤,打碎,绵裹

2 白虎汤方
 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甘草二两;粳米六合。

3 大青龙汤方
  麻黄六两;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生姜二两,切;大枣,十二枚,劈;石膏,如鸡子大,碎。

4 竹叶石膏汤方
 竹叶二把;石膏一升;半夏半升;人参三两;甘草二两;粳米半斤;麦门冬一升。

5 越婢汤方
 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
 楼主| 发表于 2013-5-13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txxhh 于 2013-5-13 11:08 编辑

药店的石膏估计是碎片状多,粉末状的较少。
诸位在实践中用的是哪一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三七养生加入

x
发表于 2013-5-13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用粉剂的药量要减少。
不过,书本上说的,别人说的,都是参考。中药的药性还是要自己实践去体会的。
 楼主| 发表于 2013-5-13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9# vstone


    !
   
   粉与碎就是不一样。
   
   仲师用"碎",不用粉也不用散,意思很明显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5-5-8 21:10 , Processed in 0.02701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