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得一

人类最优秀教育方法的探讨(1)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5-11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类智识的进化与回归(8)
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没有象西方那样的,智识中的智能产生典型的演绎与归纳思维方法,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从本因而言,在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转折时,并没有象古希腊那样,在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时期,修身的系统具体方法已经缺失,只能凭借本能的、天生的、开启状态的性慧系统进行参悟,其实这个特点就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他们本身的一种天然的能力而已。他没有方法,没有系统而具体的修身方法教育学生如何开启运用自己的性慧系统。“闲暇”法只是类似中国修身法系统中的一种放松修持的方法。因此,亚力士多德在经过二十年苦苦追求都无法进入内求法的前提下,毅然决然地转向了外求法,纯粹向后天智识中的智能方向发展,以求开辟出路。但是这种情况在中国却不同,在中国,修身方法在早期始终决定着和影响着道学和儒学的发展方向。《中庸》内就曾经说:“修道之谓教。三教圣人皆本此道以立其教也”。孔子的原生态儒学,就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崇于礼,演于艺”的一个完整系统。是一个很完整而符合道、符合德的没有离开道德根文化这个基础,根文化的土壤并没有抛弃,没有像亚力斯多德那样不承认。在我们中国文化中道释儒三家全都抱着道,讲道,功效全都是修身,通过修身利国家,利社会,利人。儒离此道不成儒,佛离此道不成佛,仙离此道不成真。儒家修养人道,道家修炼真人,都是殊途同归。这是孔子原生态儒学中的现象。修身方法的存在,确保了这些同源性,基础性。修身方法,在原生态儒学中是普遍存在的,孔子多次问道,他的高足颜回也会坐忘,所以说明,修身的方法在原生态的儒学当中并没有丢失。因为修身方法的存在,能够确保人们的智慧能够同步双运,直觉与灵感敏锐,能比较轻松地捕捉自然的客观规律和事物的本质,也就不易使人脱离简捷的思维方式而走向智识的复杂化。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就在于这个修之身,其德乃真
中国道德根文化中,并非不存在演绎法、归纳法,而是这两种方法全都囊括在周朝完善定型的一部《周易》之中,只是因为道德根文化拥有修身的方法,可以通过主动调动性慧系统作为后盾,因而演绎和归纳都没有像亚里士多德和培根那样独立体系化、规律化和精致化。在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也有异同的现象,社会已经全面进入了智能期,思想家墨子、荀子以及墨家等等学者们所研究过的名实关系的逻辑问题,那个白马非马论,大家读过没有啊?那把它摇头晃脑地读几遍也就有这个意思,它就是一种推理嘛,反驳,演绎、推理、归纳都有,只是没有构成西方那样的独立系统,因为中国的文化毕竟有一个强大的基石没有摧毁,没有遗忘。所以不要说中国古代没有演绎法,归纳法,特别是这种直觉法,这些实际都有,同样也是推演法。
如果在社会主流文化中进行分析,从内因分析而言,孔子虽然自然地担当起了中国文化全面向智能方向转换的奠基人和先行者的责任,但是他的基础理论由于缺乏社会应用而再升华的机遇,理论未能真正及时地全面展开,在应用中发展的机遇并不具备,人道的智能系统,并不像性慧系统那样具有无为而为的特征。智能系统需要在应世中不断完善。他当时走的是一条“怀揣经纶大学问,只售帝室侯王家”之路,结果是“奔走于六国,饥困于陈蔡”,而难以施展抱负。理论应用是方法展开的先导,理论没有应世,方法就更加无法形成。没有理论的应用期,这就使孔子对人类智能的研究无法深入展开,晚年只好关上门,在灯下一个人研究易经。孔子并没有亚力士多德那样的机遇和环境。我们设身处地去想一想,,不是讲与古人谋吗?听听他的感叹去。
从外因分析而言,孔子生存的年代,恰逢战火连天,烽烟遍地的战乱时期,平安生存成了首要之选,无法真正安静下来进行全面深刻的研究和发现。所以孔子虽然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但是真正能在社会中大展拳脚,施展抱负,展开儒学理论,产生方法论,对社会产生主导性影响的却未能出现。百家争鸣的浪潮,反而冲淡了儒学在当时进入社会主流的可能性。原生态的孔子儒学,在历史上并未能及时进入社会主流的位置,相反是几百年以后,在汉朝才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进入社会主流。
 楼主| 发表于 2010-5-11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类智识的进化与回归(9)

但是,此时的儒学已经并不是孔子原生态的儒学,汉儒们抛弃了孔子“志于道,据于德”的宗旨,功利性和保守性急骤上升,使儒学充满了政治情节,取悦、服务于帝王家,为皇权所御用。而“天下为私”的、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官僚体制,保守性极强,严重制约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的萌生与成长,又同时限制着多元文化的展开以及应用的普及。

儒士们常常是在取仕当官不成以后,才开始研究社会和科学。这些儒士生下来就进入儒学学习,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当官发财,在取仕当官不成以后,才会研究社会科学。而已经踏入仕途者则是长期为保官升官而钻营,他们对于研究社会与科学产生的成果,统统视为下九流而不屑一顾。在汉代形成这种框架格局以后,一延袭下来就是近二千年之久。这种框架既是官僚的也是保守的,一延袭下来就是近二千年之久,到现在我们还能看到它的鬼魂,没有完全从现代社会淡化。

汉儒的这种深陷于政治功利中的现象,彻底抛弃了儒学的灵魂,离开道德根文化而独立,改头换变面蜕变成专职辅佐帝王的犬儒学,却又无法正确地完成智能的展开和发展,这是中国文化中有别于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虽然有的人不信但是不得不承认,孔老夫子并没什么不是,所不是的是后来的继承人,不要把这混为一谈。

另一方面由于汉代时期儒学中的修身方法也发生丢失,从此,后儒中能达到前儒境界者更为稀少,纯以后天智识用事,却又不能在显学中开辟智能的发展之路的现象也就是必然。

汉代后的儒学未能在智能和科学领域中发挥真正的作用,相反是民间的道学十分艰难地默默地担负起了后儒们抛弃的责任,道家为中国的科学发展担负着支撑的作用。这一点,英国李约瑟博士在他的中国的科学与文明中都有精辟的分析,这里就不再进行引述。这里只想对著名的“李约瑟难题”,作一点肤浅的解析。科学界不是有一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吗?中国的科学为什么没有发展起来?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的人很多,但是却没有从文化与思维方式的角度进行解析。我们在这里,就这个“人类智能的发展与回归”,借这个机会作一点肤浅的解析。因为历史的经验值得人们深入地分析,而在全局观和系统论上“不离道,勿弃德”地把握住根文化基因的灵魂是道和德,居于道,用于德,才能真正地明史以知今,才能实现以今之道以御今之有

我们以上简略地讨论了智识的进化过程。归纳而言,人类后天智识中的这个智能,在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已经发展到了自己的巅峰期,登峰造极已经不具备必要性。“反也者,道之动也”的总趋势已经在启动之中,因为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直觉思维法,已经开始启动了人类后天智识与先天慧识的一部分联接。我们只要顺应这个大势所趋,全面打开中华民族历史中道德根文化的宝库,执一为牧地把握住道德根文化的三大基因体系,全面复兴道德根文化,那么老子的执一思维方式,就一定会全面出现。

老子的执一思维方式,正如他自己所说:“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而莫之能行也。执一思维方式能知、能行的技能培养,全在于从小培养或者自己主动培养,“抱一无离”才能逐步形成。主动“修之身,其德乃真是掌握这一思维方法的前提和基础,修身才能得一,主动修身提升内在的道德品格,才能德一。
人类在后天智能的发展进程、过程中,当这个后天的智能已经启动了,并且开足马力向前跑的时候,是很难主动去亲近老子的执一思维方法的,所以老子在自己的五千言当中发出了这种感叹和预言,因为后天智识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惯性运动期,这是一种动势能量的惯性作用。那个时代能够听得进去的人,稀之又稀,少之又少。但是,当人类的智能发展到了巅峰期以后,就会失去了惯性的动能,无法“登峰造极”。那么,自然回归的契机也就会必然性地呈现出来。而老子的执一思维方法,就是人类思维方式真正的回归之路。
 楼主| 发表于 2010-5-11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类智识的进化与回归(10)

人类后天智识的智能,主要是运用人体的前六根做功发挥智能的功用,这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我们将它们集约起来称之为后天智识。人类的智识在初始期与性慧具有同源一体性,一体性分解的出现,分阴分阳的变化,是因为离道失德,品质的下降导致精神营养的来源出现了改变。精神系统七魄的转阳,以德一为精神的食粮,是进入执一思维方法的灵魂。而老子的双可教育法,又是最简、最易、最有效的技术方法。只要尽早应用,善加应用,长期应用,就能使人们产生和养成执一的思维方式,这就引导人们进入德一之中,回归德一。

人类精神系统分阴分阳以后,阴我心智识逐步取得了人体的主宰地位,使智能独立发展地完成了逐步完善的过程。这种前六识长期“盲人摸象”式的妄动,虽然是一个“去性从智,伤性增智”的过程,使人们的性慧伤损严重,但是发展到历史的今天,人类的后天智识,众多的瞎子进入“统一意见”的阶段,终于可以“拼凑”出一个完整的“象”了。模模糊糊的,像高度近视眼看到的一头象,但终于拼出来了。而本性的一点灵光,由于它具有不生不灭性,虽然历尽苍桑,却不会悄然离开人的生命。这正如庄子·外物》中所说:“目彻为明,耳彻为聪,鼻彻为颤,口彻为甘,心彻为知,知彻为德。” 人类的智识在长期的跌跌撞撞中,终于逐步开始通彻了。六根的运用可以进入一种慧智和谐双运“动静合德,执两用中”的使用期之中。“心彻为知,知彻为德”,后天的心智走到了尽头,也就明白知道了,哦,还是有个性慧系统,要让他来主宰我的生命,那才是真道,正道。“心彻为知”,对这个智识具有了认知以后呢,那也就是德的境界。最后人类的智能终将还是会复归于德,重新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再次回归于德一之内。但是这次的回归,人类已经是一个完全崭新的面貌,是一个有别于人类初始期“大慧无智,大慧初智”而迈向“智慧圆融,大智大慧”的全新境界。

第五阶段老子的执一法,是否能够早日出现,这取决于人类对道德根文化复兴的觉悟性和重视性,以及持续性,只有复兴德道,以尊道贵德为纲,以“修之身,其德乃真”为原则,把握住这个纲,掌握住这个原则,从教育抓起,从小抓起,全民学习,终生实践,执一思维法的时代才会早日到来,一旦到来就会为人类创造真正的最科学的无比灿烂的辉煌。因为他不是瞎子了,不用八个瞎子去摸象了。一切科学成果将会最高程度地符合自然的客观规律,符合人类与自然和谐的关系。

我们有幸看到,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以民间努力而发起的经典诵读春风,已经吹遍九洲的原野大地。一个走近中国传统文化,走近道德根文化的时代潮流已经形成强大的力量。我们可以相信,经典诵读的浪潮经过一番荡涤,必将会正本清源,最终走进道德根文化,进入老子《德道经》五千言之中,诞生出老子的执一思维方法。老子的这个大智大慧的执一思维方法的曙光,已经出现在世界的东方。让我们共同努力,全面实践老子《德道经》,敞开胸怀,伸展双臂,迎接这早晨的明媚阳光!

我们在此结束本文时,再重温一下老子的一段教导:“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邦,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博。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兹?以此。相信我们会产生更强烈的共鸣。
好,对于“人类智识的进化与回归”这一命题我们就暂时讲这么多,有的人可能会问,您讲了五大阶段,存不存着第六阶段呢?回答是肯定的,存在着,但是不在我们这次命题讨论的范围。那是一个无智无慧的最高阶段,因为人类本身是以“无慧无智,唯道是从”演变而来,应当还是以此方式复归而去。修真者中的许多个人,将会用自己的生命验证出这个最完整的七阶段转换过程。
 楼主| 发表于 2010-5-12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慧性教育必须重视形名教育
我们在研究慧性教育方法的时候,要注意慧性教育法里面非常重视这个形名教育。
如果将帛书老子五千言同步内验慧观于体内,进行一番认真的实证研究以后,我们不难发现:帛书版的老子《德道经》,同时就是一部生命真相的形名学大全。我之所以把它称为形名学大全,那的确是因为它里面的非恒名太多了。可以说,几乎把我们生命里面的呼吸系统、心脏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等各个阳性系统、阴性系统、寄生的以及尘封的所有形名,都非常巧妙地糅合在其中,就像一位创造宇宙行星的高妙大师一样,摆放得非常有序,没有人能够知道他是如何那么巧妙地把那么多非恒名的名字,都安排在他的帛书五千言当中,然后让我们去诵读呼唤,读他的五千言,就在唤这些名字。没有人知道,他是如何达到这样的一个状态,你不得不叹为观止。如果你能够内观的话,人体内大量关键性的非恒名,全都被极其巧妙地安排在五千言之中。你就会叹为观止。只要长期坚持诵读帛书版的五千言《德道经》,也就是在同步反复他们,呼唤他们在我们的生命内环境中觉醒,去修善,归正,合德,从而净化我们的智能,恢复我们的慧性。我们不能不赞叹老子的慧智,他的大慧大智没有人能赶得上,不得不感叹帛书《德道经》就是人类最巧妙的一部无为而治人类生命的教材书,它就是课本,是一部有别于任何智能儒学经典书籍的慧性教育奇书。你只要坚持诵读它,无为而治心身的工程也就在默默地展开之中。智能的悄然归善、回正、合德,慧性的无为启迪、激活、运行,慧智双运的逐步形成,全都在坚持诵读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实现。
然而,通行本《道德经》中,则将原来书中的许多异构字、稀用字都加以删除和修编清理。这样一清理和置换,恰巧也就删除、修改了许多重要的非恒名,使经典中形名学的内涵出现重大损失和破坏。甚至,在深度的内观当中还可以发现,有些非恒名的字形在五千言当中,要通过老子五千言中的一些特殊的字,才能将后面的那个字、那个形、那个文也解读出来。少了这把钥匙,后面的字不出来,它是一环套一环的,是由浅入深的。这些内容,以后我们在讲课当中都要谈到的,老子在五千言当中到底都讲了生命系统中的哪些非恒名。当然,《道医学》当中已经告诉大家不少,但是还有很多与直接改变我们生命本质相关的大量非恒名,大家都还不知道。掌握了他们,去重点诵读有关章节,甚至可以直接调整某一个脏腑、某一个内脏里面被破坏掉的状况,提高这个修复能力,生命的自我再造能力就会大大提高。所以说,可非恒名当中一旦被删除了以后,这个经典中的形名学的内容就出现了损失和破坏,那么在这种状态下、在诵读过程中,我不能否定诵读经典的效果,但是你难以完全发挥出完整的形名呼唤功效,也就难以产生悟性,我想,这一点大家不会否认。
以上这两点鲜明的区别性,是德慧智教育理念推荐人们选取我们校订的帛书老子《德道经》作为教材课本的根本原因。借今天讲课的机会,针对有的学生家长和老师还有点疑惑的这个问题,我们把原因告诉大家。人贵多知,现在的人都希望多知,而不知道老子所说的多则惑,少则得。都想知道得越多越好,实际上,知道得越多,对自己产生的障碍就更多。但是,这个千万别给孩子,因为在慧性教育中,想孩子多得的话,那你孩子将来肯定是少得
 楼主| 发表于 2010-5-13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正确认识人体的智能意识

所以,我们正确地认识人体的智能意识,我们不认清楚它的真相,就无法用好老子的“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这个益损之法,就无法用在我们的智能意识教育规范之中,那么慧性教育法就会是空的。老子慧性道学教育的益损之法,主要是针对人们的智能意识,如何向“善”、“正”、“德”的方向转换,修改其品格,提升其质量,令其恒德不贰。将智能意识对前六根的统治,重新归还给阳我丹元心神,慧智同运而最终执一为牧。


为了迎接老子执一思维模式在新世纪新人类中的出现和形成,我们必须全面正确认识智能思维模式,并且在我们自己的体内全面掌握住智能意识,才能真正摆脱它,从而顺利进入老子所揭示的执一思维模式教育之中。


智能意识,是由人体内形神系统中的四个系统共同组成的,肾藏智,脾藏意,心藏识神。所运用的能量,则是肾中阴水。其中,肾内的智与志具有互化性,如果人缺乏善信、正信、诚信,阳土无力克制肾中的阴水,处在一种“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状态的时候,阴水必然就会克制心中阳火,而使阴火识神的能力疯长起来;识神则收集阴志用智,同时调用脾土妄意,共同组成智能意识。识神携带这三种力量在大脑皮层工作,并且同时又通过脑脊液的循环,随时通过脊髓管应用肾内上传而来的阴水能量,维持自己旺盛的工作能力状态,也就称之为“智能意识”,简称则为“智能”。
 楼主| 发表于 2010-5-13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制作了一段教学影片,大家可以先看一看,熟悉一下这个智能形成的动画过程,可能就更容易理解,看大家是否能转入那种状态。我们先看三遍教学片(播放视频):

后天智能有根源,肾志阴水养颅田;脾内浊意阴心识,三力合一心勾填。

智能意识铸心勾,钓尽世间痴心汉;私心贪欲妄想执,不脱钓钩轮回转。

少私寡欲弱五志,去妄淡执虚心田;实腹精气壮身国,金鲤脱钩龙飞天。

智意识修善正德,善正归德自不难;上善治水愚转智,忠信意正识亦善。

善正德修能溶钩,钩销识神可归中;经典诵读持修身,阴尽阳纯正六根。

识神转阳品质升,丹元阳我自显形;丹元重掌六根运,三心归一见真性。

关于这段教学片,我们就先播放到这里。我们从这段教学片中可以看出,人类的智能意识的基本来源,它的能量来源、质元的来源、体元的来源、物元的来源,我们要弄明白,才能够把握好自己的后天智能,正确地去对待这个智能。


中国的文字具有象形表意的特征,我们用一个“心”字,就可以将智能意识的真面貌探讨得一清二楚,非常清晰,将心脑之间的关系基本弄清楚。


“后天智能有根源,肾智阴水养颅田”:我们后天智能的根源,就在于这个肾智阴水,在不断营养着我们的颅脑和三田——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我们的内肾,就是人体内最大的一个水利发电厂、发电站,它所产生的能量可以供给全身利用。而这个肾里面的智,特别是阴智的阴水,可以滋养我们心智的这一勾,帮助心智形成这一勾。


“脾内浊意阴心识,三力合一心勾填”:我们脾内的浊意和阴我心的妄识,这些都能够将心智的这个勾里面填充得十分扎实,所以称之为“三力合一心勾填”。


“心”字所具有的这一个勾,这才是教育应当如何展开的关键。少私而寡欲,就是一付良方,允许私心和欲望的存在,但是却不能超过生理阀值以及善、正、德的规范,也就不会阻碍心中的三个我真实的相见,最后达到三心归一,而从此此次不再三心二意地生存,盲目地活在世上。因为如果阳我慧性不开发出来,你就不知道,只能到街上请算命先生瞎蒙,一生都是糊涂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5-13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智能意识铸心钩,钓尽世间痴心汉”:其实,每个人自己是知道自己的,哪里有自己不能够知道的事儿呢?只是因为你的阴我意识障蔽了自己的正见、正识。所以,仅凭后天智能意识、仅凭后天智能教育,那都是在充分地打造这个心勾(钩)。这个心勾,在两千多年以来就被我们的教育和人类不断膨胀的私心贪欲,铸成了“不锈钢”,铸成了“航空卫星”,又坚又硬。其实,虽然打造得又粗又大,却钓不到鱼。因为老子说了:后其身,而身先。往往一生白费心机,勾心斗角,苦斗一生,耗尽了自己的精气神。用这个巨大的钓钩,想钓到名利、财富,钓到人间所有的一切,结果到头来,两手空空。有的人,二十几岁参加工作,就开始拼命奋斗,努力往上爬,刚有点成就,结果二十九岁时,却因为肝癌死掉了。有的人,踏入工作岗位后,通过二十五岁至三十五岁的努力,拼命争、夺,事业取得了一点基础,自己也陶醉于其中,就去腐败。结果,一个整肃风暴来了,就彻底翻到了沟底,身陷囹圄,甚至吃“花生米”。所以说,这个智能意识在智能教育的催化之下所铸就的这个心勾,如果我们不能把它看透,并且把它清理掉,掌握好这个钓钩的消失,那么就会是一个痴心汉。


“私心贪欲妄想执,不脱钓钩轮回转”:执着于私心贪欲,就会“轮回转”,始终来来回回地走不出这个怪圈。


“少私寡欲弱五志,去妄断执虚心田;实腹精气壮身国,金鲤脱钩龙飞天”:所以,老子五千言当中,用了大量的我们容易解读的文句和内容,告诉我们如何去虚心实腹,壮实自己的内身国。别像河塘里的鲤鱼一样,见了一条蚯蚓挂在鱼钩上摆动,就忍不住一口咬住。要主动去摆脱这个钓钩,去跃龙门,才能变成龙而飞天。


“智意识修善正德,善正归德自不难;上善治水愚转智,忠信意正识亦善。

善正德修能溶钩,钩消识神可归中;经典诵读持修身,阴尽阳纯正六根。

识神转阳品质升,丹元阳我自显形;丹元重掌六根运,三心归一见真性。”


如何去合理利用上面老子所提出的上善治水等等一些具体的修身方法,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内容,所以对此只是一带而过,主要是重点掌握一些基本的概念。


上面,我们探讨了不少教育方面的理论,有点儿枯燥。但是,这些教育历史的泾渭和教育修身的理论,却又非要掌握好不可,否则“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那就成了空话了。其实,“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现象,在我们的身边俯拾即是。跳不出八卦炉,也就难以重建花果山,更别想西天取经。所以,认识2500多年的智能教育,认识我们每个人内身国当中客观存在的智能识神,那么就可能跳出这个智能教育的八卦炉,也就可能重建我们身国的花果山。如果跳不出来,花果山的重建就别想了,就更别想能到西天取经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5-13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类历史上,以孔子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在轴心时代的末期,因为自己个人的智增慧隐,虽然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仍然无法吸收和承传2500年以前当是社会客观存在的人类最优秀的慧性教育法,进行开慧启智,同步慧智双运地实践和应用。可以说,亚里斯多德和孔子在这一点上,是同病相怜的,所以人们都不约而同地被迫放弃了对慧性教育法的实践和承传。是不是这样的历史史实呢?讲了这么多年,相信大家会熟悉一点历史的,应当能够理解。他们并不是自己主动放弃慧性教育对自己的实践,像亚里斯多德跟随他的老师十几年,将近二十年,才说bye bye。根据历史的一些记载,孔子也先后五次问道于老子,至少也有三次。所以,他们并不是心甘情愿地去开创这个智能教育领域,而是被迫的。为什么说是被迫的?因为他们自己再怎么努力也进入不到这个慧性大开的状态。在哪里坐着昏沉,站在那里冥想却是胡思乱想,进入不了状态,突破不了自己识神的封闭和障碍。历史记载中写得很清楚,孔子自己的弟子颜回“坐忘”了,他对此还表现得非常高兴,说:那我只能随其后,跟在你后面学了。这些所有的历史记载,都说明他们两个人虽然都是智能教育的开山鼻祖,但都不是心甘情愿地放弃对慧性教育的求知、求进和突破的。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他们退而代表当时的社会共性现象,各自在当时社会中慧难开启该怎么办的这种“隐形团队”力量的支持下,为什么说是“隐形团队”呢?因为那时并不像现在这样说出来,要是有不去这样冥思、不去这样闲暇、不去这样上座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那该多好。要是一生都达不到这种慧智状态怎么办呢?下半辈子怎么过呢?那么,这种心理、这种期盼,也就构成了一个“隐形团队”。亚里斯多德和孔子,分别在西方和东方,在这种潜在力量的支持下,并且经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几乎同时、同步地开创了人类的智能教育学,分别成为西方和东方唯智教育学的开山鼻祖。这个现象,大家要把握住。然而,为什么单单会在2500年前的时间段里东方和西方同时出现呢?其实,这里面也是慧性减少的内容,虽然当时完全没有信息相沟通,但是却有能量场相制约,因为都是同一个地球村。而地球村,当时正处在太阳系和银河系对地球的能量场所构成的一个夹角,是提供慧性能量最低的一个历史时期。忽然比较高,但是却突然降到了一个比较低限的阈值。降到这个低限的阈值时,东方和西方都同时会有大量的人群陷入到了后天智能增长而难以开慧的历史时间、空间局限中,所以就会出现在大约相同的历史阶段和时间中。在西方和东方的这同一个时期,亚里士多德和孔子他们之间并没有用手机打电话联系,并没有商讨如何开创智能教学,也就在这种大的能量场的调节、调控逼迫之下,形成、构成了自己的智能教育学,分别成了西方和东方唯智教育学的开山鼻祖。
 楼主| 发表于 2010-5-14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中国,孔子智能儒学教育法的继承者们,在汉代迎合皇帝的权益,取得皇权支持而独尊以后,登上了文化教育专制独裁的宝座,长期以“维护正统,防止异端”为策略,千方百计地封杀、歪曲和边缘化老子所代表的道学慧性教育法,扼制和预防以老子为代表的慧性教育法并行于世,连与其并行于世都不允许,以及慧性教育法取而代之的可能性。这就是中国教育史的残酷实相和真面貌。

智能儒学教育法,深陷于人体生命六根“前识者”的局限性之中,具有天然的缺陷性和不足性。它将人类生命中固有的,比智能意识灵动活泼千百倍,具有极强创造能力的慧性,人为地加以封闭和扼杀,进行深埋。使整个人类发展的进程,由于智能独运,私心贪欲、妄想执着无法克服,人们难以天人合一而把握住自然客观规律,进行正确的发展,从此就步入了违背天道自然客观规律的歧途之中。老子预言般地将前识教育定名为“愚之首”,的确是圣真的先见之明。

我们长期在智能教育体制下生存,唯智教育早已经渗入血液,深入骨髓。如果因为身在其中而昏然不觉,不去“为学者日益”地掌握老子的思想,拨冗驱迷,不能认清它的来龙去脉,也就无法跳出唯智教育为我们建立的这个八卦炉对我们的烟熏火烤,我们就会在这个溶炉里边骨蚀肉消,愚智一生。人类只有走近老子,与老子居,与老子谋,主动亲近老子慧性思维教育法,通过坚持诵读五千言,而领略和感受圣言“无为而治”心身的愉悦与快乐,才有可能踢翻智能教育的八卦炉,获得解脱和自在,进而运用老子《德道经》重新修葺自己生命的花果山,“修之身,其德乃真”,而花繁果茂,则“西天取经”的必然成就也就全在其中。

讲到这里,可以稍微放松调节一下。今天的课程安排,基本就进行到这里,但是在结束之前,我们总结一下,开始时我们每个人对小测验的选择结果如何?应该汇总一下答对了的占百分之多少、答错的占百分之多少就行了。听完了前边的一段,大家应当会承认标准答案是“B”吧。

当然,由于我们已经开展德慧智教育多年,也可能存在着特殊案例而管理员错判。我们许多家长在运用老子《德道经》进行“修之家”、“修之身”的教育,他们的子女的确是没有教笨,而是教的慧智双运。汇报到我这里的案例里,的确有的孩子甚至是一目十行,过目不忘。有的孩子能慧智同观,反过来会教育自己的父母如何正确地增智。他们的记忆力超强,这样的家庭虽然为数不多,就是那么七八家的孩子出现了这种现象,但是那也值得恭喜、祝贺了。如果是这种情况,你回答的A,管理员给你判为错误,那也应当是满分。并且,请你们今后多将自己接受正确教育方法和使用正确教育方法的体会写出来,让我们大家都来虚心学习借鉴一下。因为涉及到具体操作,落实到每个人体内,落实到每个家庭,那才是真功夫。我在这里进行舌耕田,只是理论,你们都是实际干起来的,像我虽然是大家的老师,讲了这么些年,但是,在回答这个小测验的答案时,我自己都被自己难住了,自己还只能给自己填写C。我为什么要回答C呢?因为成人的慧性教育自古以来都是一道难题,成功率非常偏低。每个成人后天的“首焱”这个识神,那可不是简简单单的事情。你看《西游记》就知道,孙悟空不容易成为孙悟空的,他就是从一个大石头里生的,就是一个美猴王,就是在自己体内称王称霸的山大王,很不容易变化。这个教育的成功率是比较低的,而且现在这个大气运变化也没有完全转向很容易激活人们慧性的这样一个时空当中。从春秋战国到现在这两千多年来,成功人的比率远远不及古代。不然的话,在历史上智能教育法绝对不可能对慧性教育法取而代之。慧性教育法,在我们当前的能量场环境下,只有从小抓起,是最容易获得成功。所以我说教得不好,水平有限,看看大家学得这么带劲,但是“不慧不智,似慧似智,半慧半智”所占的比例太多了,而且还有很多人心里是美滋滋的,沾沾自喜,认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自我感觉良好,那就更加固步自封难以进步了。所以我没教好大家,还要请大家鉴谅,所以只好给自己选一个C。只是希望,让我们在讲和听了今天这一课以后,共同去改进教学,特别是去改进教学实践,争取真正使老子的道学慧性教育法能够溶入我们每个人的心身之内,进入到我们每个家庭之中,当然要是进入到社区,进入到学校,进入到我们这个邦,那可能效果是非常强的。实际上求证的人越多,每个人成功地几率也就越高,愿早日进入慧智同运的时期。

 楼主| 发表于 2010-5-14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掌握预防将孩子教笨的六要素

我們是否可能将孩子们教笨教愚?我们自己是否也同样深受其害?通过昨天的课程和上面的内容、分析,正确的结论应当是比较容易找到的。


孩子的教育,从生命的真相而言,应当是比较容易教育成为一个德、慧、智品学兼优,慧智同运的人。因为孩子们尚还存在着、具有着成人已经错机失缘而丢掉的童慧。丢掉的童慧之龄,这可以说是孩子们的优势。养虚、养性、养正这三个阶段全都是慧性未能泯灭于智能意识的阶段,或者说是逐步被识神取代封闭的一个时期。但是,人类已经惯性使用了几千年的智能教育,这种智能教育却又是孩子慧性的无情杀手,这一杀手在当今唯利是图的社会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我们成人的已经成功的固定的智能思维,这个智能思维所发出的一言一行全都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在剿灭儿童们的脆弱的、亟待扶持帮助的先天慧性。成人顽固的后天智能意识行为,却全都可能剥夺他们慧性的透发和稳定形成的可能性。


如何运用老子的道学慧性教育法,正确保护好孩子和我们自己的慧性,远离智能教育和已经形成的智能意识的束缚和伤害。这样说智能教育的伤害,并不是排除智能教育或则否定智能教育。如何使孩子们的慧性潜能顺利地发育、成长、稳定,进而以慧驭智,慧智同运,一目十行,过目不忘,以及具备前面历史故事中,道装打扮人物那样的本领。这些内容的研究天地,可以说是极为广大的,并非几堂讲课就能探讨完整。只有慢慢讲来。挑选一些大家急于想掌握的内容进行共同探讨,来进行共同的探讨,至于谁是谁非我们是越探讨越明白。


在智能与慧性之间,对于唯智的预防、慧性的保护,早期的防治工作永远优胜于后期的各种治疗。预防的成本最小而又功效卓著,治疗的成本极高而疗效甚小。因为再好的妙手回春,能迅速医治好顽疾,也常常是虽然能够将患者治愈,却终生也难以使患者真正地康复如初。我们在对疾病的研究中就发现这个问题,你真正要恢复到过去完全一样很困难。这就是疾病治疗的局限性。一个骨折病人他可以愈合,但它所形成的骨痂,造成的后期的影响,特别是到了晚年,可能年轻时出现骨折的区域,还会出现酸痛,这都说明并没有真正康复如初。


医病是如此,教育学的医人,同样也是如此。道理都是一样的。所以,2500年前诞生的《黄帝内经》中,预防学就是这部医学经典医病的灵魂。治疗疾病预防疾病的灵魂,是预防。而老子的《德道经》同样也是一部教育学医人的宝典。她不是医病,而是预防疾病的宝典。预防在教育领域中出现失误,将人们领向唯智“愚之首”的误区,这也可能同样是老子当年西出涵谷关,当时亲自命笔写下五千言的初衷之一。如果我们能与老子谋与老子居,也许就能体会到这个初衷。因为当时在人类迅速从慧智型思维的失落,全面转向唯智能而用的时期,保护慧性的最佳方法,同样莫过于预防和保护慧性。预防的效果优胜于治疗,预防的成本代价和时间永远都低于疾病成功以后再进行救治。

 楼主| 发表于 2010-5-14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早期医人同样优胜于晚期的努力。老子所处的时代,正是一个智能疯长,慧性衰退的时空背景期。人们未能了解这种时空场的更替特点而茫然失措。老子及时亲自命笔,在青灯下写下五千言。创造了历史上所有圣人只言而不写的这样一一个前提。整个世界上所有古代的圣人,唯独老子是自己亲自动手写下这部《德道经》,其他的都是弟子跟在后边记录而言的。这一现象的发生正是老子当年怀有巨大的终极关怀,他的五千言总结,无疑就是一部道学慧性教育时代的总结,是对即将开始的唯智教育误区进行预防和医治的“医国”、“医人”的宝典。


预防与医治,在人类生命的健康方面是如此,在人类的教育中同样是如此,在人类的慧性和智能相搏的过程中,同样也是预防最重要。那么经典诵读,特别是黄老经典诵读,老子的益损教育,双可的实践,知行合一的运用,用之于孩子们,就是最佳的灵丹妙药——疗效最好的预防药;能够全面预防智能的盲目发展而压抑慧性的顺利成长和稳定,防患于未燃,谋之于未动之先。同样的原理,用之于成人,则是医治成人智能识神执着妄想、贪欲私心痼疾,预防恶变而为祸自己与家国的神方。对于忠信不惑者,还能创造出生命再造,慧智共生的奇迹。



如何预防将孩子教笨,我们应当从六个方面去全面把握:

第一方面、识透智能意识教育法的真相;这就是知彼,

第二方面、掌握道学慧性教育法的真谛;这就是自知之明

第三方面、正确运用经典诵读选对课本;这就是运用好方法和取好选材,

第四方面、我们教育者自己要主动实践德慧智;

第五方面、顺应生理机制,把握重演规律;

第六方面、应用慧性图文思维法和器具;

以上六个方面如果都把握住了,也许就可以做到六六大顺了。
发表于 2010-5-16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5-16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2 铁观音茶 的帖子

 楼主| 发表于 2010-5-16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者要主动实践德慧智  顺应生理重演机智


要想孩子不被教愚笨,保护和强化他们的慧性,我们教育者自己首先必须主动走上慧智之路。这个教育者,当然包括着为人父母的尊长们和所有担负教育职责的老师。可以说参与者越多就越好。良性外环境一旦形成,成功的希望也就更大。



教育者必须主动慧智,也就是要自己实践老子的“益损”教育学习方法。主动学习有益于保护孩子们慧性的知识文化,有益于了解智能和慧性特点特征的知识文化,对慧性和智能建立全面而正确的认知能力。要为保护慧性而不断的减损自己智能和孩子智能当中,障碍慧性生成和透发的因素,损除唯智独尊,损除以智伤慧,损除以欲毁慧。改变一切不良的、有害的智能的禀性习气,全面保护慧性。



教育者主动的慧智,包括着对生命真相建立正知、正念、正识。要了解和掌握孩子们的修身生理机制特点,而不是单纯的西方医学的解析。西方医学的解析需不需要掌握了解呢,当然需要,但千万不要陷到里面不能跳出来。



慧性教育工作,要高度重视顺应和把握人类客观存在的两个重演律,我们曾经讲过,但是在这里仍然还是要再加以强调。人类在生命的进程中,始终保存着两个“重演律”没有丢失。那就是,人在胎儿时期,会重复从单细胞生命,到水生多细胞生命,到鱼类,到两栖类,到爬行类,到攀援类,到人类的生物形体的进化历程。这是人类胚胎的一种重演律。我们了解就行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当人类十月怀胎,降生出世以后,又会经历从爬行到学走,从慧觉到直觉,到后天智识思维产生,这一个区间的重演,你看从咿呀吐声,到学会说话,从乱画涂鸦,到学会画画写字,它在重复着人类文化历史阶段基因变化的历程。这就是一种人类性慧与心智转化的重演律。这个重演律非常宝贵。道学的慧性教育高度重视人类孩子们的第二大重演律。



智能教育所片面把握的是孩子们的智能,这是一个重要特点,人们常常是静待孩子们的智能出现和形成,或者是人为地促使智能过早、过强地形成。有些早教的方法,就完全是将成人的智能思维模式,硬性强加给正在重演和转化中的孩子们,极其粗暴武断地伤损人人天生就具备的慧性机能的自然透发,使生命的慧性彻底毁损于早期的智能教育之中。这一现象我们一定要高度地进行重视。



现代智能科学、智能教育培养的人才,已经将我们地球的资源,人类的生存环境破坏到了一种几乎无法持续发展的窘境之后,仍然还不甘心罢手,近年又转向于对人类本身生命的研究,通过脑科学研究的一些"只察形质未探神气"的初步发现,就以为破解了人类的生命之谜,可以创造奇迹。并且还瞄准了孩子们的早期教育,因而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在智能科学中脑科学发现一些成果的基础上,已经在各国达成了共识。并且在世界各国上是蜂拥而上,依据脑科学的片面成果,开发出大量的所谓“好方法”和“妙主意”推向儿童早教市场,国内甚至有机构宣称“早教市场,黄金万两”。非常蛊惑人心的口号。而父母们为培养“聪明宝贝”、“天才儿童”而挥金如土,全力以赴。组成一个浩浩荡荡的儿童早教队伍,正在热火的发展,但是,由于这些方法全都诞生于智能科学和智能教育的固有模式之中,所以必然具备着天然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也就是说,只知其白,不知其黑地在蛮干和盲目摸索,还是一种盲人摸象阶段。人类智能意识中“知其白,失其黑”的天然局限性,必将会使这些在生命科学中乱闯的人撞得鼻青脸肿,而且当前已经正在充分地表现出“此路不通”。




为什么这样说呢?今年4月初,华盛顿的教育政策智囊机构的“教育界(Education Sector)”,发布了由资深政策分析家萨拉·米德执笔的一份报告《百万美元婴孩:为什么婴孩不能被“初装”成功》。这是他们社教育领域专家们社会调查,跟踪研究而写的一份调查报告,花一百万美元去教一个孩子,为什么这个婴儿还是不能被初装成聪明孩子,天才孩子?当然米德认为,早期教育并不像初装电脑,通过高配置来实现今后的高性能,“尽管婴幼儿脑部的神经连接在早期发展迅速,但让他们从小聆听贝多芬或玩益智积木并不能使他们更聪明或将来更成功”。严重依赖于PET扫描、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和小白鼠的脑科学研究,本是用来帮助学者了解脑的工作原理的,而不是直接用于制定社会政策的。米德说,研究者还没有获得有关脑发育的足够知识,还不能判断玩具和早教课程是否对孩子有帮助。“我们远不知道怎样培育一颗更好的脑。”(早期教育)这些努力很多都将注定失败,因为它们建立在对脑科学研究的误读和误用之上。

 楼主| 发表于 2010-5-16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方智能科学家们的这一份研究报告,无疑是对市场庞大,商业前景光明的儿童早教热潮的一桶凉水,是一杯清醒剂。西方智能科学家的调查研究报告是具有良心和责任心的结果。他们虽然未能看到,问题的产生并不仅仅是存在于人们对脑科学研究的误读和误用之上,而是在智能脑科学研究的本身,脑科学研究本身只是片面地研究大脑的形质,而并未步入大脑的精气神三元之内进行探索。知其白,弃其黑地进行研究,将人类的大脑等同于小白鼠的大脑,那么脑科学研究的结果,就难以真正符合于万物之灵的人类大脑的真实内境。智能科学研究的天然不足,几百年以来,其实在各个领域,已经让人类付出了无数巨大而惨痛的代价。只是因为智能科学是人类智能文明时代唯一可用的法宝,人类难以放弃和无法改变他而已。“我们远不知道怎样培育一颗更好的脑。”这个智能科学感叹,是一句由衷之言,因为智能科学在研究人类大脑时,并没有将心与脑结合起来研究,未能窥破大脑只是人类心神的办公室。


回头看一看中国的早教市场,社会人们在急功近利心的驱策之下,无论是经典诵读领域,还是早教玩具和早教课程的设置,又有多少内容是真正既符合“知其白”,又吻合于“守其黑”的根本要求?又有多少方式方法是真正地既把握住了孩子们先天慧性的保护和成长,又促使孩子的智能的健康增益呢?德、慧、智三位一体的均衡健康发展,同步成长,我们又真正认识得有多深,把握得有多少恰到好处而符合孩子们一性一命的健康成长呢?我们东方是否在孩子们的早教领域中,转来转去,还是在“智能至上”,“唯智独尊”教育的窠臼中挣扎,而只是披上了漂亮的智能科学外衣呢?我们的儿童早教,经典诵读,是否仍然还是未能跳出汉代智能儒学教育早就给我们建立的牢固樊笼,而没有冲破它呢?我们不会批评任何其它教育方法,只是提出这些人们应当反思而求“正解”的疑问,共探符合生命真相的教育方法。



孩子们的早教,人类所要牢牢地把握住的本质,绝对不是单纯的脑科学所发现的表象,而应当是孩子们极其珍贵的“本性无为透发,性慧无为显露,慧智无声表现,智能初生发端,慧智并行同存,智增慧隐转化”的重演律。这个人类孩子们所共有的六个慧智重演律,那才是早教中应当极其重视的灵魂。而把握这六种人类慧智重演律中最珍贵的机缘,并不是如何去催促和强化孩子们智能的成长。而是要全面正确保护、维护、爱护珍惜孩子们慧性的透发,引导其健康发展和稳定成长与全面展开,预防智能意识的识神,过早产生出具有阻挡心阳丹元进入大脑右侧办公室工作的能力,陷入唯智教育误区的可能性。



道学的慧性教育,正是要求人们摆脱自身智能的束缚,走出智能思维的误区,珍视自己已经错失掉的这个重演律,顺应和把握住孩子们非常珍贵的这一“重演律”,适时而又恰到好处地对生命的慧性给予保护、引导、强化、维护。预防智能对它的伤损破坏,从品和质两个方面注意不断地强化它,如果方法正确,并且坚持进行,那么孩子们就必定会慧智同步发育成功,而能够实现慧智共运。人类的智能只有及时获得善、正、德的早期教育,在智能初生时就同步跟上。正如老子所言:“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谋也。其脆也,易判也。其微也,易散也。为之于其未有也,治之于其未乱也。”我想这一段老子的教诲,才应当是孩子早期教育中应当把握的精髓。


保护孩子们的慧性,规范其智能。才能使孩子们真正拥有慧智;预防智能对慧性的毁损,那么智能才能真正达到巅峰。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修身生理中的真理。人类常常只是因为急功近利而难以认识这一真理。现在社会上的人们对古代圣贤们强闻博记,入耳不失,过目不忘的惊人记忆力,常常是抱着不相信而否定的态度,普遍认为那些记载,都只不过是溢美之词,不可能是真实的现象。现代人由于丢失了对道德根文化的系统性了解,迷失了对人类生理功能逐步退化的真知,忘却了道德根文化中性慧、图文(纹)、字形三大文化基因进行深刻认识,加上智能儒学教育的长期垄断独裁,老子的慧性教育法却被边缘化。因而产生这种错误的判断,否定人类曾经拥有并且也可能修复的潜在生理功能,也就是一种正常的难以避免的现象。但是在当今社会历史进程中,我们应当通过自身对老子慧性教育法的实践,冲破几千年以来智能教育对我们的封锁。实践于自身,实践于家庭,推广于社会,打破智能儒学教育几千年来对教育的垄断和专制,复兴人类在2500年前早就已经客观存在的慧性教育法,应当走近老子,真正实现人类的德慧智全面发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5-8-8 12:24 , Processed in 0.02922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