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柔内刚 leson 发表于 2012-5-8 17:37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国亭 这句话我还能不理解? 那真是白学了。 前面好像说了是特意按照你喜欢歪批老子的方式 ... leson 发表于 2012-5-8 10:36
《易经》说“氤氲”;《内经》说“云雨”,他们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对中医有什么指导作用?
回复 国亭 你知道这个干什么?完全不符合你一贯的价值观。你没事坐在地上瞎掰一个说法。 然后出去 ... leson 发表于 2012-5-9 09:14
后世把“氤氲”、“云雨”只视为男欢女爱,却不知圣人之深意,大道不显也久矣。易说:“氤氲”,是从自然界的角度看,因为天地交泰,万物产生了;孔子《诗经》第一篇《关雎》,是从社会学的意义来定的;《内经》说“云雨”,是从阴阳相互转化、互生互根来说的。都是告诉你生命是怎样产生的。《内经》尤为详细:阴怎么升、阳怎样降,阴怎么补阳如何得。懂了阴阳,了然了生死,也就懂中医了。张景岳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生而泉源不竭。”简单地说就是:阴在阳中求,阳在阴中得。但怎样得到阴与阳呢……此是后话。
回复 国亭 本来是批判老子,现在又开始玩弄 “你知道“茴”字有四种写法吗?不知道?哈哈哈,来来 ... leson 发表于 2012-5-10 09:13
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
动静二字,直阴阳所由判,吉凶所由生,如水火互相为根。
昔儒“阳动阴静”之说,与太极动则为阳,静则为阴之说,辞意似均未圆满。
阴阳如环无端,动静亦如是也。《杭氏易学七种:周易杭氏学上》【作 者】杭辛斋著
“中医界的两位扶阳大家先后英年早逝,是否因为过于刚强,刚极易折”
这是有可能的。但我们千万不可得出刚不如柔的结论,也不可得出滋阴派胜过扶阳派的结论。可能滋阴派的几位小家黯然离世,因为是小家,我们不知而已。就如少林武当,只是切入点不同,但过分强调一方面,易入魔道。
刚柔与阴阳一样,无好坏之分,我们要警醒的是: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从卦象看:离卦阳中有阴、坎卦阴中有阳。从卦的阴阳比例看,都是三份有一。哎呀,不好,三分之一不就是30%,那30%不就是三七么?原来三七暗合天地之道……
先生样样都好,无论学识和人品,但就是容易生气。你上传的图表就很受欢迎,只是对象你这样的专家,有汗无汗一搭脉就知道,而对一般人而言,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另外,我看先生对诊脉有独到之处,不知能否赐教一二?
呵呵, 怪人都有怪的理由, 现在的老怪很柔和啊. 姜与炙甘草 发表于 2012-5-14 09:59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5-5-8 20:14 , Processed in 0.027586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