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建议来自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的一个工作组,并在周一发表在了《美国医学会杂志》(The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上。例如,他们说,一些癌前病症,例如影响乳房的原位导管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许多医生认为这不是癌症,应当去掉“癌”这个字进行重命名,这样患者就不会太害怕,也不太会寻求可能是不必要的,且有潜在伤害的疗法,包括乳房切除手术。
这个工作组中包括一些癌症研究领域的顶尖科学家。工作组还建议,许多在乳房、前列腺、甲状腺和肺部等部位进行的癌症筛查中发现的病变,完全不应被称为癌症,而是应当被重新归类为IDLE症状,意思是“上皮源慢性病变”(indolent lesions of epithelial origin)。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Francisco)卡罗尔·弗兰克·巴克乳房保健中心(Carol Franc Buck Breast Care Center)主任劳拉·J·埃瑟曼博士(Laura J. Esserman)是这份《美国医学会杂志》报告的主要作者,她说,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是更改筛查中发现病变的名称。在报告中,埃瑟曼博士和她的同事表示,他们希望召开一次多学科小组会议来探讨这一问题,由病理学家领导,由外科医生、肿瘤专家和放射科医生等参加。
这些提议不会被所有人接受。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的伊夫琳·H·劳德乳房医学中心(Evelyn H. Lauder Breast Center)的医疗总监拉里·诺顿博士(Larry Norton)说,更大的问题是,医生无法明确地告诉患者,哪种癌症不会发展,哪种癌症则会致死,而修改术语无法解决这一问题。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另一个项目——巴雷特食管转化研究网络(Barrett’s Esophagus Translational Research Network,简写BETRNet)主要关注于食管内膜的变化,这种变化多年来被视作是食管癌的前兆。虽然患有巴雷特食管的病人会定期接受扫描检查,有时候通过去除食管内膜来进行治疗,但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数据显示,多数时间,巴雷特食管都是良性的,可能根本就不需要治疗。许多学术机构的研究人员如今进行合作,将组织样本收集起来促进研究,进而确定巴雷特食管何时最容易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