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3249|回复: 2

孔子家语五刑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7 0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孔子家语五刑解(一)

编者按:

刑罚条款越来越多,而犯罪却未必减少,人们会去犯罪通常都是因为心中的欲壑难填,在三皇五帝时期,简单的刑法只是用来设防,真正教化民心却是用各种的礼教,达到制五刑而不用的至治境界。我们将分期摘登其中两篇,一起来瞻仰圣人智慧的光彩!




   冉有问于孔子曰:“古者三皇五帝不用五刑,信乎?”

孔子的弟子冉有问孔子说:听说古代三皇五帝的时候呢,没有用过五刑,到底是不是真的呢?伏羲、神农、黄帝是我们中国人所称的三皇,五帝呢?少昊、颛顼、尧、舜、禹合称为五帝。这边所谓的不用五刑啊!这个五刑在秦朝以前五刑是:墨刑——就是在脸上刺青;劓刑——就是把鼻子给割了;刖刑——就是把脚掌给砍了;宫刑——就是去势;大辟——就是判死刑。所以从最古老的三皇五帝的时代也有死刑的,那么隋唐以后呢?五刑改为死、流、徒、杖、笞,死就是死刑;流是流放,到边疆当兵;徒就是服牢伇,像现在所谓什么徒刑什么徒刑的那个徒,强迫他去坐牢服牢役;杖就是用大的棍棒打;然后是笞,笞就是以比较细的枝条、藤条抽叫做笞,这个五者呢称为五刑,总而言之,就是由小到大的各种对于犯人的刑罚。

    孔子曰:“圣人之设防,贵其不犯也,

    说古代这个圣王他们订定这些刑罚其实是预作防备的措施,这个措施的用意是贵其不犯,就是吓阻他让他不去犯这些罪。

    制五刑而不用,所以为至治也.

    三皇五帝制定五刑,实际上并没有拿出来用,这个才是最为完美的,最上乘的治国之道哦!所以为至治也。

凡夫之为奸邪窃盗,靡法妄行者,生于不足,

一般的人之所以会犯罪,奸邪窃盗之罪或者是目无法际胡作非为,叫作靡法妄行。为什么呢?就是起因于不满足,他想要的要更多,所以才会去做这些行为。

不足生于无度,

这个心理的不满足,是出于不知道节度,什么节度?他应该要量入为出啊!他花费多少?要求多少应该要有一个节度!

无度则小者偷盗,大者侈靡,各不知节.

说如果他不知道节度的话呢,没有钱的就会去偷盗,而有钱的就会奢侈浪费,这个小者大者是指有钱没钱,各不知节说有钱没钱的呢,他们不能中一个节度。

是以上有制度,则民知所止,

所以如果这个身为国家领导的人制定了一个制度,那么百姓起码知道,我虽然不知节,但我做到哪里不能再往下,再往下做会受到惩罚的,就知道一个界限在,所以民知所止。

民知所止,则不犯.

人民就不会越过这个节度,因为他们将知道会受伤。

故虽有奸邪贼盗,靡法妄行之狱,而无陷刑之民.

所以这个三皇五帝时代,虽然是设了奸邪窃盗、靡法妄行的刑罚,可是却没有触犯刑纲的这些百姓,所以说不用,其实不是不用,而是没有人犯,它已经高高挂在那了,做错什么事会受到什么样的刑罚,而且只要犯到那里必定刑罚,没有什么可以商量的,大家都知道是铁的纪律的,所以就不会犯了。

不孝者生于不仁,不仁者生于丧祭之礼明,

实际上所以有不孝的人,是因为他的仁爱的胸怀没有培养起来,那个舍不得别人受苦的情怀没有培养起来,而这些舍不得别人受伤的这种情怀没有培养起来是由于什么呢?由于丧祭的礼没有表现的非常明白,丧祭的礼有各种节度,有各种的程序,这些程序都是为了要去凸显一个人,在亲人过世的时候,舍不得他们离开的那种精神,要异于言表,那么当这种舍不得的心冲刺着一个人的胸怀的时候呢,他会把这样的情怀更能够用在生者的身上,而用在生者用在父母的身上的时候,这个小孩必定会孝的!所以我们小看了这个丧祭之礼!不了解古人对于丧祭之礼的种种程序的安排,用心是在那里。

丧祭之礼所以教仁爱也,

这古人安排丧祭之礼,之所以安排那么多的程序,亲近的人过世,穿什么的丧服,次一等的人穿什么丧服,远亲、朋友的话,怎么样去表达我们对他的追思之意,里面有各种细节。丧祭之礼我们从头看一遍,因为人生在世,从小到大总难免会看到亲戚朋友有过世,所以每一个人都会有机会经历,那么经历的时候,古人教导他的子弟,教导他的小孩他的亲人,是非常慎重的方式去看待这个事情,去参予的时候,就会去经历整个丧祭的过程,回来的时候内心会有所感触,就是一个人活着的时候为什么没有好好的去爱护他,那等到他过世之后,我们这么的舍不得,如此的追慕,进而把这个情怀转嫁到他现在的这个生父生母的身上,这个就是所谓孝的来源,孝是起于人,而人的培育呢莫大过丧祭之礼!

能教仁爱,则丧思慕祭祀,不解人子馈养之道,

能够把小孩的仁爱的情怀给教好,古人设计的方式就是要给他一个演练的程序,而这个演练的程序就是丧祭之礼,那么一个小孩如果内在内心培养出一个柔软的地方,有一个肯去追思别人的地方,那么等到父母过世的时候,这个“丧”就是父母过世,父母过世的时候他就会思慕之情溢于言表,他就会尽上他能力去祭祀追思。不解人子馈养之道,这个"解"就是懈松懈的懈,一个人子在父母在世的时候,怎么样去赡养他的那种用心。等到他父母过世的时候,他还是一样侍死如侍生哪!虽然人暂且不在,他用过的东西都还摆着,他坐的椅子也放着,他拿的拐杖也摆着,就好像这个人还在一样,照样三餐的饭菜供养,也不敢稍有松懈,所以叫做不解人子馈养之道。

丧祭之礼明,则民孝矣.

所以古圣先贤要管理一个天下国家,是不简单的,他是用很高的智慧,以一个很简单的丧祭之礼,就把百姓这种仁爱的情怀培养出来,培养出来之后这个人自然是会孝的。

故虽有不孝之狱,而无陷刑之民.

所以虽然是订定了一些刑罚,说不孝的人应该受什么刑罚,而实际上不会有人去触犯这个刑罚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三七养生加入

x
 楼主| 发表于 2015-7-13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钧钧妈 于 2015-7-13 09:22 编辑

孔子家语五刑解(二)

编者按:
有义之人,不会犯上,不会作乱,因此“义”的存在是社会安定的必要条件,圣贤教导人的方式从来不呆板、不压制,而是利用各种礼仪来规范和教导人心。看不透其中的智慧,而妄论古代封建迂腐,恰恰是现代人的短视与愚痴。



上者生于不义,
一个会犯上的人,甚至把他的长官杀了,这种人是出于不义。

义所以别贵贱,明尊卑也,
义有什么作用呢?义可以别贵贱明尊卑,前面讲仁,仁有什么作用呢?仁最大作用是仁自然会孝,你不用去教孝,你只要把仁教好那个孝是自己会出来的。那么这个义是什么呢?在经典里面的解释:义者宜也,宜是适宜的宜,什么是宜?贵贱尊卑各守他的本分,而且会相互扶持,这个叫做义。等到尊卑无别长幼无序的时候,下就会犯上!下不犯上,是因为有一个义,我甘愿让你为上,我也甘愿为下,虽然份位不同,但是我们共同做这一件事,我们将要相扶持。

举个简单的例子:君臣有义,为什么君臣有义啊?君是上位者,臣是下位者,就像演戏一样,总有人要演上位者,总有人要演下位者呀,虽然演的角色不一样,可我们是俩个人在共同成就一件事情,君没有臣成就不了事,臣没有君也成就不了事呀!我们俩个共同为众生相互扶持做一件事,尊者就站好自己尊者的位置,卑者站好自己卑者的位置,分外无求,这种叫做义。

所以没有义的时候就是分辨不出贵贱尊卑,就是看不出我该守的分位是什么,若是这样的人,利益相干的时候他就会犯上,他会杀上面的人,古代臣拭君的不知道有多少,是因为仁义不别就会产生出这个结果。所以义很可贵,义怎么去定义它?义本来是相助,但是这个相助,也不贵在于俩个平等的相助,贵在于我们有尊卑我们有长幼,而我们能各安其位,还能够相助,那这种我们就称为有义,为什么君臣称有义,为什么夫妻不去称有义呀,为什么父子不称有义呀,因为义特别用在不是亲属关系的,他们还能够彼此相助,我们就另外取一个名字叫做义!所以义的尊贵就在于别贵贱明尊卑。他们都能够各守各的本分而相互扶持,所以古人有义气的人,我宁可在你下面,帮你挑百斤挑千斤,让你能够好做事,我没有关系的,那个人我们就会说很有义气。

贵贱有别,尊卑有序,则民莫不尊上而敬长.
如果这个贵贱分别得出来,什么叫做分别得出来?就是所做的事情会不同,高贵的人有高贵的人做的事,卑贱的人有卑贱的人做的事,长者有长者做的事,年轻人有年轻人干的活,做老师有老师做的事,做学生的呢?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

你说这不公平,有酒食我们俩个吃一样多嘛,一起吃嘛,那个就是别不出尊卑秩序,最后的结果呢,就是会犯上!所以我们现在的人在读这些文章的时候,特别会有一个冲突,就是现在民主的社会,强调的是大家一律平等,是没有所谓的贵贱、尊卑。虽然人性是平等的,当然每一个人是平等的。但问题是演戏演不同角色的时候呢?你就必须去演好你的角色,这出戏你演乞丐你就要像乞丐的样子,你演孙悟空就得像孙悟空,他演唐三藏就是要像唐三藏啊,对不对?每一个人都平等,但是因为角色不同,今天要治理一个国家,要使社会更好,要不要角色扮演啊?总要有人演巿长,总要有人演部长,总要有人去演消防队员,总要有人去演工人…是平等的没有错,可是因为角色不同,安于各有的角色,谁要听谁的,是有一定的规章的,这个规章其实就是贵贱!其实就是所谓的尊卑。人性是相平等的没有错,但是有排出贵贱跟尊卑的角色不同,别出角色不同就等于别出我们所应守的本分不同,我们所应做的事情不同,所以才能够去谈相互的合作相助为益嘛!虽然现在民主社会,大家都平等,可是你到办公室的时候不可能叫董事长倒一杯水给你喝啊!倒水的人有倒水的人,扫地的人有扫地的人,董事长是做什么的?决策用的。这个是角色不同,你不能叫董事长去做工友的事情,那是完全分不出贵贱跟尊卑,你的社会会一蹋糊涂,所以虽然我们现在是讲平等,可是当你到公司的时候有尊卑有贵贱,你无可否认的,你到国家的时候有尊卑有贵贱,你甚至进到一个家庭的时候也会有尊卑有贵贱,我们看到老一辈看到叔叔看到爷爷你不行礼嘛?你叫他跟你行礼才叫平等嘛?那叫做无法无天哪!

所以说我们现在的人看到这些字眼,先别批评古代的封建制度,坦白讲古代的封建制度你对它了解很少,先别批评,古圣王不是你想的那一种封建制度,如果是那样就不会称为圣王哦!所以我一直要强调的是,贵贱在社会上自古即今永远都存在,虽然你嘴巴不承认,但是确实存在!你无法否认它的,那这个办法古人早就定好了,叫做义!有了义贵贱就有别,尊卑就有序,百姓自自然然会尊上而敬长,尊上而敬长不是很好吗?我要告诉你是有贵贱的是有尊卑的,你必须接受这个事实。

朝聘之礼者,所以明义也,
义既然是存在的必须的,有了这个义尊卑才明,才能够各安本位,那用什么方法让大家能够很简单的把这些义理给学好了呢?这个方法叫做朝聘之礼。

朝聘之礼就是在朝廷上如果有宾客来,送往迎来的这种礼,在朝廷上君跟臣之间,他们每天见面的时候要行的礼,要布达政令行的礼,要去向上面请益的时候也要行礼,向上面争谏有争谏的礼,这些就是朝聘之礼。

相同的是在朋友之间也一样,朋友之间有往来,有所谓的争谏,有所谓的交接应对,还有你在公司也是一样,举凡有尊卑分位的,有贵贱分位的人相处相交际的时候都会用到这些礼,这个礼就把尊的人该做什么,节度在那里?卑的人该做什么,节度在那里?在行礼的时候表明了,所以参加过这个朝聘之礼的人一场过后,他就知道什么时候应该要非常尊敬什么人,什么样位置的人应该要尊敬他,而他换了位置之后他应该要尊敬谁,这个就被表明了,所以贵贱有别尊卑就有序了!

义必明则民不犯,
如果明了义理,明了我们是互相帮助的,各付出各的才质,各守各的本位,没有谁大没有谁小,我们要互相帮助,是演的角色不同,我必须尊敬他的,那百姓下位就不会犯上了!各守各的本位了。

故虽有杀上之狱,而无陷刑之民.
所以虽然三皇五帝他设了这个杀上之狱,臣弑君者应该判什么重刑,都有设好了,可是却没有去犯这种条规的臣。没有百姓会犯这种事情,所以设了也等于没有用。刚刚我在讲义的这一条,花了不少时间,因为现在的社会所欠缺的正是这一条,令真正有见解有见识的人锥心之痛呀!就是这一条,每一个人必须要正视这件事情,社会上有尊卑贵贱的。

黄庭禅网站:http://www.htz.org.cn/
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neixinchan
更多资讯,欢迎关注黄庭禅微信公众号:neixinchan。
直指人心,清净本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三七养生加入

x
发表于 2016-2-29 0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劳动教育大家都受不得,所以各类法就会多如牛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5-20 13:40 , Processed in 0.03739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