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3801|回复: 11

孙君预言:中国未来30年乡村将成为奢侈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7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5-10-26 12:20:23

来源:北京绿十字

作者:孙君


中国的历史总有一些规律性,也如老子所说"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后30年的中国与今天的中国一定有极大的差异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预言,会发生那些变化? 孙君以为就如下这样的中国:



空心村为中国乡村带来希望


中国乡村逐步变成空心村,外出上学、务工,年轻人和文化人流向城市。不少学者与城市人批评政府剥削了农村的资源,不!正好相反,让农民回村是在剥夺农民的希望,农民70%的收入来自城市。

三十年后,再回到乡村土地上的主人不是曾经走出去的农民,而是从城市奔向农村的大学生和工人。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再没有像今天分得如此清楚,“农民”这个名词会逐步被人们淡忘,“三农问题”不复存在。

城镇化在不到20年时间内,会促成乡村20%的耕地转化,空心村会转移,都市有钱人住进了乡村,城市核心区将会成为“空心城”,交通、污染、地质灾难、人的物欲会让人们失去理智失去道德,三十年后“空心城”将取代“空心村”。



      农村会变成新的人类家园

30年后,种田是最好的一种生活方式。30万人以下的城市会变成首选之地,3-5万人的小城镇将是人们最向往的地方。中国完全进入老龄化时代。随着高速、地铁、交通、互联网、物流网的异军突起,传统生活方式将逐步消失,就像固定电话与信件还有电报,自然进入了博物馆。

中国社会福利和税收改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让三十年后的农村人成为先富裕起来的人,把农民引入城市;富人住在乡村,成为新农民,农民又成为工人。

城市有工厂、有市场,是警察与小偷共存的地方;农村是家园、是生活和享受的地方。富裕起来的城市人一经跨入乡村,他们会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道德与自治之间的关系,城市人会明白生活价值。

人类文明的源泉是土壤,社会的价值观在乡村发生重大转变,这种改变源于植被、土壤与水,它们才是文明的全部,是金钱之母,人只有身临乡村才会与农民一样,用心与情来体会。三十年来,城市用科学与技术掩盖了常识,城市是用科学与技术构筑的,城市现代化技术越强,其脆弱性越大。30年后城市进入老年期,城市功能面临严重受损、维修成本过高的问题。

中国有一半以上的城市逐步不适合人居,水、电、气是关键问题。用人民币取代了污染,用法律取代了道德,用西方300年文明取代了5000年中华文明。蓦然回首,中国到了三十年后,才清楚西方的文化养不了中国人。



      村长比市长更有荣誉感


30年后,乡村不再是5000到8000亩地的范围,村依然在,可能有很多改为庄园与农场,农业机械化程度达到60%。庄园的面积可能在5公顷到15公顷之间,村里居住的绝大多数是有文化有钱的市民,他们都在村干部领导下。

农村户口可能会用10—30万元才能买到,村里有土地、户口、河流、林地等珍贵资源,就业岗位不够,城市环境进一步恶化。约有2.5—3亿农民涌入城市,不少城市系统处于崩溃状态,社会二元结构问题重新提上议事日程。

那时,城市生活指数比农村差3—4倍,中国正式步入“农民问题”转入“城市问题”的时代。



     中国传统建筑全面取代欧式建筑

中国元素开始蔓延西方。从2006年到2036年农民房子还要经过2.5次重建,可是一次比一次建得更能恢复本土文化,这种文化会在2026年左右盛行,建筑风格以唐宋为主体,建筑材料会做得极为精致,超过今天的罗马柱、歌德墙。

只要农民觉悟,富裕了,这就是中国步入强大的开始。2030年前后,开始提出保护时代的文化与建筑,我们主要工作之一,就是要保护这个时代的建筑记忆。建筑用木料量会逐步增加,村里的庙与寺会比今天多很多,祠堂与传统仪式和传统建筑同步成长。



     一产(农业)时代的到来

30年后,是中国5000年文明史以来最重要的历史时期,农业进入生态与科技、自然与工业化融为一体的"一产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农耕用具在20年中就基本用不上了。

农耕文明的消灭由科学技术来决定,工业化生产方式与百分之百的商品化生活方式,让绝大多数农村开始迅速进入到乡村城市状态,中国政府的新农村建设更是依照城市化的理念推进,推动着农民并不太欢迎的新农村。

严格的说,新农村建设是对中国农耕文明的一次破坏,这场破坏从本质上改变了中国农民,同时也终结了城市时代的命运。



     传统信仰将回归

早期的农村,宗教、宗祠和道德是乡村文明的核心。现在有的村只有小庙的遗址,但农民们心中依旧有佛。

30年后农村的建房修路,每户都有家祠、家庙、神龛,以道德与宗教统治的乡村将会重现。宗教是盛世的表现,中国也只有农民有尊严的时刻,盛世就会来临。



    “以人为本”改为“以自然为本”

从人的基本要求来看,“食”,在田园乡村绝对重要,蔬菜基本是有机蔬菜,又开始从有机蔬菜追求本地和原种食品。

“住”,目前建房,住所是彻底依人们的要求为原则,三十年后,开始从内心世界关注土壤,开始把土壤与树木视为自己的孩子,把它们看成有生命的物质。

而真正能把人与自然融为一体,那是50年后的事了。那时的“住”,追求的不仅是室内的舒适度,而是开始强调室内外的环境,人与人之间的道德,住房与自然间的和谐,由“以人为本”改为“以自然为本”。

乡村环境会成为城市人追求的主流目标,房地产也开始转向广阔的乡村市场。“行”,行与路是一体的。目前的城市在最初规划时,并不是现在的规模,城市是带着沉重的压力在被动发展。满大街的人,是城市发展没有预料到的,“行”成为所有人很不满意的问题之一。

城市的路在修修补补中发展,乡村的路因为每个小城市均为3—5万人,道路呈现放射状的,小城市不是在水泥钢筋之中,而是在林中、水塘边、在小山坡,这里的路是景是田是人文环境,农村不再是汽车,可能是自行车、摩托车(太阳能)盛行,很多路又把水泥给改成砂石路和泥路。

三十年之后,乡村将是未来中国人的奢侈品,中国乡村正如今天的城市让人们向往,城市将会成为问题与破坏的代名词,这就是我的预言。


 楼主| 发表于 2016-3-7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简介

孙君,(1961~ ) 原名孙彪, 笔名临时。安徽人,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美术系,当过兵,做过采石化肥厂的烧炉工,从事过十二年的美术教育,曾任马鞍山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绿十字生态文化传播中心主任,长期致力于新农村环境建设,进行了大量试点工作,著述颇丰。

作品两次入选全国美展,两次参加全国拍卖,著有《孙君画集》。现任北京绿十字生态文化传播中心主任。他长期关注和从事农村环境问题,是农村环境教育的实践者,中国倡导并组织实施农村实行垃圾分类第一人。2006年获得"中国最具行动能力三农人物"评选提名,2008年获全国优秀慈善工作者称号,2010年获得"2009年中国绿色年度人物",相关方向著有《农道-没有捷径可走的新农村之路》一书。


相关简历

2003年8月,参与策划了"五山模式"生态文明村建设试点。

2006年该项目获得"福特汽车环保奖"自然环境保护项目三等奖。

2003年12月,创建北京绿十字,其宗旨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2004年8月被聘为联合国教科文EPD教育项目北京可持续发展教育协会常务理事。

2005年3月,在朝阳区30所EPD学校发起"资源回收宣传教育活动",活动中建设的 "绿十字生态屋--中国人的未来之家",荣获了2005年度"中国青年丰田环境保护奖"二等奖。

2005年10月17日作为NGO代表,会见了访华的世界银行行长沃尔福威茨。

2005年12月17-18日作为"中国建筑节能推广战略联盟成立暨2005中国建筑节能高峰圆桌会议的特邀嘉宾参会,并担任颁奖嘉宾。

2006年3月起,与北京市延庆县珍珠泉乡称沟湾村合作,建立都市新村(北京)试点。

2006年4月起,在鹰潭市龙虎山镇陆家村建立新农村示范村--九渊遗址村模式。

2006年4月,主持编写新农村建设系列丛书一套五本,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

2006年8月起,在东北吉林省柳河县五凤楼村推动"西部扶贫式"新农村试点。

2006年10月21日-30日受台湾环境资讯协会的邀请,赴台参加两岸环保与永续发展论坛。

2006年11月,入围"首都环保之星"评选活动的20位候选人。

2006年入围南方周末与天涯社区等主办的"中国最具行动能力三农人物"。
发表于 2016-3-7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好设想。

但是。。。

“早期的农村,宗教、宗祠和道德是乡村文明的核心”。
  -----这不知道是设想还是想象?

彼农村不是此农村。 已经不是农村。

"人只有身临乡村才会与农民一样,用心与情来体会。"
--是的,如果作者不得不在一亩三分地上支持全部的生活,他的心与情可能真的会有很多体会。
 楼主| 发表于 2016-3-7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6-3-7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后30年的中国与今天的中国一定有极大的差异性,”——30年河东30年河西,风水轮流转,看来有道理。
“富裕起来的城市人一经跨入乡村,他们会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道德与自治之间的关系,城市人会明白生活价值。”——城市人满脑子现代科技,会理解什么叫自然吗?真的会种地吗?
发表于 2016-3-11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ay 于 2016-3-11 20:42 编辑

现在我们浙西山区,政府在想尽办法把农村的人往城镇上弄,一户搬进城镇,国家各种形式的补贴几十万元(主要是在城市购房补贴)。
发表于 2016-3-12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世纪六十年代~八十年代的农村已经非常美好,人欢马叫的,生活和生产以及生态是一种良性循环。

81年前后一分地,人心开始涣散,各顾各的。大家把公家的东西都分了,那时农业机械化的雏形就这样被迫中断的,我还记得我队里新买的大拖拉机,我家后面就是队里的养牛室。顿时,我们又回到了刀耕火种的日子,分地得头一年,我和哥哥跟着母亲割麦子割到月亮爬上树梢头,累得直躺在麦杆上睡着了。农忙的时候,家里没有男劳动力根本不行,所以80年代末的小品超生游击队就是那时农村强生儿子的真实写照,我队有一家为了生儿子跑了好几年,直到生出儿子。她说,家里房子也扒了,再生不出儿子,就没有脸回村。

我13岁的哥哥,无师自通会开小手扶拖拉机帮助母亲拉麦子,母亲装车,他开车。有一次,他把车头和车箱衔接处连接时,估计是力气小,笨重的铁接头差点砸住他的小脚;再后来,就是早上母亲从地里割麦子回来看他还在睡觉,立马拿起门后的埽竹打他起床,我奶奶在地里要把我妈妈割好的麦子绑成一小捆,方便运输,我在家负责蒸馍煮汤。当时,我父亲是公社企业的外销员(因为我家亲戚都在各地的城市的理由被选上的),他经常出差,而且总是农忙季节出差,我和哥哥的劳动力度加大,所以我们就萌生跳出农村的朴素想法。

孙君是60后的,估计没有在农村长大,所以他对农村的设计和梦想是小资的梦想而已!玩玩而已。
发表于 2016-3-12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姜与炙甘草我和你一样一样的。尤其收麦子的时候,扎的我浑身发痒。收苹果,一整天都是猫着腰走路,每天回去腰都很酸。我们家10来亩地,主要就是靠我和我妈锄地。根本没有犁地机什么的,全都是人工的,现在都是,最多用牛耕地,但是种有苹果的地就只能靠自己了。烧火用的柴火都是我从地里背回来的树枝,然后用斧头砍断烧的。吃的水是我爸从很远的水井里打出来的,那绳子都有10来岁小孩的手臂粗。我是真的一点也不想在农村呆了,所以就出去了。现在又回来了。
发表于 2016-3-12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九拙堂

农村的孩子都是在劳动中长大的。我正在返回农村。

从今年开始,我会把大量的时间和有限的金钱来践行自然农耕上面,把自己7年来的一点一滴的梦想变成现实,就是从哪里来回哪里去,从农村来又回到农村去,终点又回到起点。
发表于 2016-3-12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姜与炙甘草


    支持您,祝成功。
发表于 2016-3-14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此文在“三七养生论坛”上的一条评论很有意思:“为城里人下乡寻找合理借口!农民,多么悲哀的一个群体,城市不适合住人,都想方设法与农民争地了!”

土地,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基础,几千年来围绕土地的争斗一直没有停止过,未来估计也不会停止。只是,如果忘记了古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得到土地的没有遵照自然规律去好好利用,则又有何益?
发表于 2016-3-14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学而乐

如今,现代城市的生活方式不是良性的生态循环。所以,城市建设到哪里,土地就被破坏到哪里!

中国历朝历代的土地革命,西方近代的圈地运动,无不是都在争夺土地和土地上的人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5-21 00:04 , Processed in 0.03212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