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6623|回复: 16

狮子育儿法(转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31 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去一位韩国朋友家做客,正谈笑间,朋友那不满三岁的儿子从楼上下来,一脚踩空,从楼梯上滚了下来。我本能地站起身要去扶起孩子,却被他们夫妻俩有礼貌地制止。更让我不可理解的是,正在孩子旁边的保姆竟也无动于衷,好像没有看见一样,仍然在做她自己的事情。见我不解,朋友向我解释说,这就是韩国国内正在流行的“狮子育儿法”。
      所谓“狮子育儿法”,就是像森林里的狮子一样去教育、养育孩子。
      狮子是“森林之王”,尽管如此,在激烈生存竞争中,它们仍然不敢掉以轻心。刚出生不久的幼狮经常被公狮子推下石崖,再让小狮子自己寻找出路,自己想办法爬上来。而公狮和母狮只是站在一旁,保持一种相对安全的距离,只要幼狮没有生命危险,决不伸出援助之手。
      我故意取笑朋友说,你们韩国人学狮子,都把孩子从楼梯上故意推下来,然后制裁让他自己爬起来,摔伤了也不管,也不许哭。朋友说,是否摔伤了,他起来后一走路你就看出来了。他摔痛了也不哭,不是你不让他哭,是因为他知道哭了也没用,没人能帮他,他需要自己来解决问题。韩国小学的大门口,没有中国学校那么多的接送孩子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路途远的有校车接送;路涂近的,教他遵守交通规则,自己走回家去。在游乐场,即使是空中缆车这种大型的、危险刺激的项目,也要让他自己去玩、去感受,决不容许大人陪伴。如果你觉得孩子还小,还难以独自面对这种惊险和刺激,那就等他长大一些再让他去冒险。
      朋友的话,让我想起在国内的儿童医院,一个宝宝病了,即使是流鼻涕咳两声的普通感冒,也时常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六个大人深更半夜地忙前忙后,这个削苹果,那个买饮料,这个抱一抱,那个摸摸后脑勺,一遍一遍地问烧不烧,渴不渴,六个大人都有活干,都关心备至,都忙活不开。结果是大人越关注,孩子就越感到病痛的厉害,就越发哭闹,本来就不宽敞的病房就越加热闹、越加拥挤。有的医院只好贴出告示:家长陪护限两人!
      我不亲眼看到一个高中生,在餐桌上把一个鸡蛋递给他的母亲,母亲把鸡蛋剥好皮放回到他碗里,而这一切,都 是在不知不觉、自然而然中完成的!经了解,这个学生竟然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三好学生”。我们的家庭、还有学校教育究竟是怎么了?
      狮子是群居动物,每只幼狮都受到族群的保护。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无优无虑的幼狮整天玩耍、打闹、正是这种玩耍、打闹,还有争斗、锻炼了它们坚强的体魄、灵活发达的四肢,同时也学会了群体间的相互忍耐、谦让,相互间的欣赏和帮助。
      韩国人崇尚“狮子育儿法”,是认为孩子也像幼狮一样,不可能一生都在家长的羽翼之直生存,他们必然要走进社会,走向竞争,需要自己面对和解决各种问题,甚到有的问是家长也未曾碰到和解决过的。正如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说:“儿童的性格发展是儿童自我努力的结果,它与外部因素无关,它取决于儿童那旺盛的的创造力和他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障碍,我们不能回避,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抱着孩子代替他跨越障碍。
      韩国人认为:养育孩子其实并不复杂,非常简单,就像大狮子养育小狮子一样。要相信孩子的成长欲望、孩子的自我认知能力,孩子所面对的一切,即使面临生命的危险。
      请把紧攥孩子的手松开,再松开,让孩子自己去走。摇摇晃晃走在今天,结结实实走向未来。
      要清醒地知道,松手并不容易。而此时此地松手,又会在彼时彼地无意识地把孩子的手拉得更紧。
     “狮子育儿法”体现在事事处处、点点滴滴之中,也体现在观念的改变、生活习惯的改变之中。
       那么,就让我们从今天的改变开始吧!
发表于 2011-1-31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内现在都要接送主要是人贩子太多,否则就近入学完全可以让孩子自己来回。
发表于 2011-2-1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最重要的是放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发表于 2011-2-1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弊端很多。

也许的确会培养强者,但老子说强梁者不得其死,柔弱胜刚强,一个孤独的强者,在社会中也许会取得很多成就,但内心的孤独和苍凉也许会伴随一生。

试想,一个孩子遭遇从楼梯上翻滚的惊吓,如果从家人那里都得不到关怀和安慰,他会形成什么样的性格?当然,不是让你把孩子衔在嘴里,总之,把孩子当人养吧,正常点,平常点。
发表于 2011-2-1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禅音

说的在理,说的中肯!
发表于 2011-2-1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庸就好,别搞什么“演练”,感觉多此一举。
善人说的,近人远,个人感觉是对的。能够让孩子自己动手的,尽可能让孩子自己去做
发表于 2011-2-1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禅音

喜欢这段话.
小时候读少年科学画报的时候, 有一期是讲狮子的生活的. 里面没有提到狮子如何残酷训练小狮, 倒是提到, 雄狮虽然平时极其威严, 但和小狮子极为亲昵, 小狮子在他身上翻滚打闹他也不会动怒. 里面一张几个小狮在雄狮身上翻滚玩耍的图片让我印象深刻.
发表于 2011-2-2 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只管耕耘 于 2011-2-2 08:15 编辑

插一些不知是否无关的内容。

一:这种做法确实符合韩国人的个性。

二:我对一个采访邓朴芳的节目印象很深。他回忆邓小平,在家里从来不说脏话。有一次让孩子们把上一顿的剩饭吃了,孩子们不愿意,邓小平自己就把剩饭吃了。别忘了,邓小平是指挥千军万马,扭转乾坤的伟人。
发表于 2011-2-2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只管耕耘 于 2011-2-2 08:51 编辑

真正成功的人,是尊重生命,懂得如何去爱生命的人。这才是一个人内心深处最强大的力量。儒家曰“仁”,佛家为“慈悲”。

不懂尊重生命的人才需要所谓的“坚强”,因为他内心孤独,脆弱。
发表于 2011-2-2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洞庭烟雨 于 2011-2-2 16:37 编辑

中国式的爱,可能其实是焦虑,韩国式的爱,没有办法定义,他们爱怎么就怎么吧,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11-2-3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起了我小时候,我和我妹妹以及我表弟,因为岁数只相差1岁及6个月,所以从小一起长大,小时候 我妈妈还是在外婆家跟舅舅们一起工作,我们三个小孩子,大约3-6岁期间,就自己在二楼玩,要下楼的时候,有一半时间是滚下楼的,脑袋上每天都要起几个包,要说那段时期究竟摔了多少次,如果非要加上一个数的话,可以说是“无数次”。

而我们的家长们,忙着自己的活计,该干嘛干嘛,妈妈、大姨、舅舅、舅妈、外婆外公,都少有过来哄我们的,最多一把扯过来看看,边笑或者边骂,运气好了能摸一下算是安慰。

那时候我们也没有什么娇气的表现,滚下去最多哇哇嚎几声,两下子就不哭了,自己屁颠屁颠的爬回2楼继续玩。好像摔个屁滚尿流是很正常的事情,没什么大不了的,也可能是这样的环境,让我和妹妹表弟都养成了独立的性格,初中毕业后都能够独立生存了,要么出去工作,要么外出就学,出门在外都是自己搞定,一切都那么轻松,不需要大人操心。

相比之下,一个叔叔家的同龄孩子,读高中的时候,他妈妈就在学校边上租了房子照顾他,大学也如此,直到送他去日本留学,结果去了没多久就回来了,因为吃不了苦,后来透过关系进入某妇幼医院,当了检验员,到后来结婚生孩子,还是一直依赖母亲的操办。

有时候我也会迷惑,究竟是我们小时候获得的爱和关心太少,所以现在当了父母就急于给我们的孩子更多的爱,来平衡一下往昔自己的遗憾?!
还是我们曾经得到过太多,所以自然的把所有的甚至更多的爱都给了孩子?还唯恐不多不够?

是我们剥夺了孩子们吃苦承受忍耐的能力和机会?还是我们爱的太少让他们什么都承受承担不起?
发表于 2011-2-3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qinglian 于 2011-2-3 22:19 编辑

我想,起关键作用的是心法,而不是方法。所以,学个什么方法都没用的,因为心法没有学来。
发表于 2011-2-3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txxhh 于 2011-2-3 22:36 编辑

我的感觉,还是得看当时的环境;

  如果是一群小孩玩得很高兴,且当事人摔得不重,仅仅是痛一下,不影响任何活动,在当时小孩子欢乐的气氛下会很快忘记得一干二净。
  这过程中孩子群体的亲密信任关系事实上部分替代了父母的爱心所起的作用。
  当孩子经历多了就自然知道这类事没什么大不了,他自己就以平常心处理了。
  估计70后们体会过。

  如果疼痛难忍而嚎啕大哭,别的小孩也会吓着,即使无大碍大人恐怕也得介入安慰处理。

  如果只有一个小孩在场,则还真的看这个孩子天生的性格特点。

  终归孩子心理还是脆弱的,希望得到周围(不一定非得是父母)人群的关照保护。
发表于 2011-2-3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禅音

禅音说得好,我一直想妞强,要求高,适得其反。现在我宠着养,娇气,我也认命了,宠着的感觉也挺好的,至少她自信心强。
发表于 2011-2-3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姜与炙甘草

跑哪了?全世界都通缉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5-8-8 12:22 , Processed in 0.02972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