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20610|回复: 40

口苦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10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周六门诊病人中口苦病人增多,一上午看了六例,现将其中一例拿出,与大家共享,希望高明指点:赵某,64岁,自诉感冒一周,感冒时伴腹泻,输液治疗后好转,现在感冒与腹泻都已缓解,但出现口苦,纳食欠佳,以晨起最为严重,无往来寒热,无胁下不适,无头痛耳鸣,不欲饮食。舌质淡,苔薄白,脉相不述。处方如下:柴胡  黄芩  牡蛎  白芍  甘草  川芎  ,加用消炎利胆片。因本病并无其他明显兼证,只是按胆气上逆,胆火犯胃随证处方,本病平时碰到不多,还望有经验者指点。
发表于 2012-4-10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加用消炎利胆片?什么思路?

小柴胡汤证明言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既知口苦为胆气上逆,为何不直接用小柴胡汤呢?难道经方只有经过“化裁”才会更有效吗?还是只有把经方“化裁”到无效才算当代的临床中医呢?
发表于 2012-4-10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自诉感冒一周,
感冒时伴腹泻:是太阳入太阴还是太阴出太阳?
输液治疗后好转:“好转”是什么性质?深入了还是浅出了?
现在感冒与腹泻都已缓解,但出现口苦,纳食欠佳,以晨起最为严重:何谓缓解?从太阳入少阳、太阴是深入了还是浅出了?

作为病人不了解这些症状的性质可以理解,如果医生也同样不清楚,就很危险了。
发表于 2012-4-10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真堅信經典和學用經典的醫生是太少了。大家(醫。患)的福報不夠啊。
发表于 2012-4-10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病还未入阴,赶快治,入阴后,舌苔就白厚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4-10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三七生

三七先生好,刚看到您的回复。用的方剂是简裕光老中医治疗口苦的一个验方,因是前辈经验,没敢做修改。另,消炎利胆片是中成药,虽然有些西医的病名,基本的药物是疏肝理气,因治疗口苦临床效果反应较好,就套用了一下。
 楼主| 发表于 2012-4-10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三七生

   刚看过三七先生的回复,第一次发帖就得到三七老师的回复很感荣幸,也很感谢三七先生的诱掖。我逐一回复吧。感冒伴有腹泻,这在三阳三阴都是有的,太阳病可以有,阳明病可以,少阳病也可以,太阴少阴厥阴也常出现,古人论六经皆有表证多有提及(李克绍先生伤寒解惑论中也曾提到)。病人疾病初起感冒伴有腹泻(因我没有见到具体之病情),所以不敢多言。
  好转,是病人自觉的表现,也就是在其本身的症状减轻,也可能这种减轻只是暂时并不代表疾病向好的方向发展。就像三七先生说的由太阳入少阳是病情深入一样。
  当时因为病人很多,并没有那么多想疾病的来由与去路,只是见证施药,方药都是随证而施,想到治疗这个病比较好的一个专方又挺合适就用上了,并没有考虑病情是进展了还是后退了,可能有不足或者缺陷的地方,还请指点。
 楼主| 发表于 2012-4-10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悟道度人

  这个病的病情怎么讲呢,如果病人先前是寒泄,那么是已经到太阴了,适合三七先生的麻黄理中汤;如果病人是热泄,葛根汤证这种类型的,解表可以解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逆流挽舟法治疗,那么即使腹泻好了,它也不会传到阴份上去,本身就有发热;如果病人的腹泻波及的是血分,而感冒只是个诱发,出现痢疾病的初期,那么就适合黄芩汤,白头翁汤,或者芍药汤,也似乎不涉及阴分阳分,当然这个病的转归是多向的,疾病也是多样的。本人学问水平有限,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还希望大家指正。
发表于 2012-4-11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悟道度人 于 2012-4-11 10:31 编辑

我的是初步判断,舌苔一般入阴后都会有所变化,一般来说是变厚,在三阳经虽然舌苔颜色会变黄变燥,但不一定变厚,下利确实阳和阴都可以见,可从下利的具体情况来判断是阳泄还是阴泄,例如阳泄热则臭、可有脓、实则腹部兼有腹痛(这种腹痛是持续性的)、阳证表现出来的症状一般比较剧烈等,阴证则相反,阴阳腹泻都可带血;还有一种腹泻为排病反应,这种腹泻未见其它因素而单见腹泻,腹泻不觉难受,腹泻后感觉反而轻松,腹泻后精神不衰,未见其它较难受的症状,个人浅见,还请参考。
发表于 2012-4-11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用排除法诊断,就要列举所有可能,虽似全面而博通,实则迂曲而周折。
其实这个情况通常的可能性是:腹泻为饮食不当或素有内寒之太阴病下利,转为太阳则发热头痛,即病人所谓之感冒。实际上可能是身体在处理问题,也即从阴转阳。反而输液灌水,令邪气不能转出太阳,又向少阳、太阴深入(口苦、纳食欠佳)流连。此刻当令病气再从太阳转出,方可柴胡桂枝汤合理中汤,或柴胡桂枝干姜汤。如但以清热泻火之剂与之,则恐相火转衰,阳根受损,载阴无力。虽脉象省略,证据不足,然舌质淡苔薄白显系阳虚之象,并无可清泻指征。另外,葛根汤证的下利当为寒湿下陷,葛根芩连汤的下利方为热泄,是以用药有寒热之别。

因涉及当今中医界论文体句式及专家式辨证套语,事关当今中医界现实,及医者整体思维方式流弊,是以言辞略激,或有得罪,非关个人,还请海涵。
 楼主| 发表于 2012-4-12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昨日下午病人复诊,六例病人中四例口苦消失,一例例效果不佳,一位没有回来复诊。
 楼主| 发表于 2012-4-12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三七生

   非常感谢三七先生的回复,初次发帖能得先生的指点很感荣幸。先生所说疾病转归,确近情理,具体情形因当时未见病人病情,故没法验证。
   但病人复诊反应口苦消失,说明简老先生验方还是有效的。
   再有就是葛根汤的方证问题,先生说是寒湿下陷而非热利,我回去又仔细翻阅了一下,似乎这个说法有待商榷,似乎热泄更近乎情理,支持这种说法的有《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热利寒利  
   热利尿红渴粘秽,寒利澄清小便白,理中不应宜固涩,仍然不应利之瘥。
【注】自利不渴者,属太阴寒也。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此以渴辨寒热也。小便黄赤,秽气稠粘者,皆热利也。小便清白,澄彻清谷,皆寒利也。热利有表证,轻者升麻葛根汤,重者葛根汤汗之。有里证者,量以三承气汤下之。无表里证,轻者宜黄芩汤,重者宜葛根黄连黄芩汤清之。寒利宜理中汤温而补之。若服理中汤不应者,此属下焦滑脱,宜赤石脂禹余粮汤固涩。仍然不应,此为清浊不分,水走大肠,宜五苓散或猪苓汤利之,可瘥也。
还有陆渊雷先生的《伤寒论今释》,孙思邈的《千金翼方》等多个注家。
近代关于伤寒论解说的《伤寒论释难》姜建国教授,关于葛根汤之下利,认为既非寒泄也非热泄只是一种轻度的水泄,这种说法近乎日本汉方医学水毒的解释。
这样来看,热泄还有水泄的说法多些。
我是后学,许多观点不是很成熟,对经文的理解可能有偏差,还望先生指点。
发表于 2012-4-12 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昨日下午病人复诊,六例病人中四例口苦消失,一例例效果不佳,一位没有回来复诊。 ...
青岛中医 发表于 2012-4-12 12:22


口苦只是症状,对于症状首先要判断其正邪虚实属性,然后才能相应制定收散补泻方略。既云胆气上逆,便当以正气不归处理,降之収之, 不当消之利之乃至灭之。火灭苦消不难,若相火无归,起亟无力,谁当其责? 此所堪忧也。
发表于 2012-4-12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先别管别人作何言说

金鉴所言大多不差,然所谓热利之表证者,非谓表有热邪也,乃表为寒郁,阳郁不达而下注于太阴也。寒郁乃其因,故以葛根汤散表寒而托下陷以解之。里热乃其标,表寒为其本,故以麻桂辈开表解郁。若果为邪热,安可再用麻桂辛温发散之辈助热耶?
 楼主| 发表于 2012-4-12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青岛中医 于 2012-4-12 19:21 编辑

回复 13# 三七生


    三七先生的回复刚刚看了。不过看病取效已是不易,能去病人之苦应该是医生最基本的职责,还需努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5-5-8 05:08 , Processed in 0.03114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