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4383|回复: 9

扁鹊列传臆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7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扁鹊列传
      扁鹊,是渤海郡人,即秦越人,也即今山东长清人。现在济南泺口黄河浮桥北有鹊山,有扁鹊之墓,但现在很是萧条零落。据说鹊山之名也来自于扁鹊曾于此采药。历史上也有记载,扁鹊为神医的代称,有上古扁鹊、中古扁鹊、今世扁鹊之称,秦越人即是今世之扁鹊。
     扁鹊之医名甚大。扁鹊学医也富有传奇色彩。最初,扁鹊只是一家客店的主管,并没有从医的打算,但有根器的人,总会有师父找到他。长桑君就是这样一位明师,早知道扁鹊不是普通人,时常来作考察。扁鹊也认为长桑君是一个异人,很是热情恭敬。
     一天,机缘来了,长桑君正式传医道于扁鹊。这个传授有具体医方的传授,但却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长桑君给扁鹊服下一种药物,这种药要用上池之水,也就是雨露之水服下。随之,长桑君消失不见。扁鹊如法服药,三十天后可以洞视方垣。这个不得了,也就是有了透视眼了,墙那边的事情都能看得到。如此来看,长桑君的层次非常之高,而扁鹊也具有这种根器,所以才能被如此传授。此后,病人有什么问题,扁鹊就看的非常清楚,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一眼就看到了,只不过这种功夫很是骇人听闻,于是表面上诊断时还是要把把脉,装装样子。
      这个传说,人们只是当成了神话故事,从来不认真去考虑,认为这是很荒诞的事情。但有了黄帝的一生传奇,最后还跨龙飞升,这个传说也不算稀奇了。而且对照《黄帝内经》中的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的层次,也不算神奇。即便是当代,有这种功夫的人也大有人在,但从医的却不多。这个原理需要结合道家和佛家的修行才好解释。大略便是人的觉,也可以说感觉,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甚至也可以追溯过去,也可以跑到将来,普通人也可以验证,虽然你的肉体不可能回到过去,但你想到昨天的事情,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此时这个心回到了过去,但身体并没有跟着一起回到过去,而有修行基础的人回溯过去会更加清晰。
      天台宗止观法门中有通明禅法,修习此种禅法,最初便可看到自身内的三十六物,甚至体内的寄生虫和细菌之类,而且有时还可以和这些细菌和寄生虫之类相互沟通。这比单纯的医术又增进一层了。
      此是题外话,也即说明扁鹊的洞视方垣不是无稽之谈。而达到这种功夫的途径并不一样,在道家,有所谓的药功之说。在体质的基础上,久服一种药物,会达到神奇的效果。从中医理论上来看,人的感觉也就是神,这个神是随气而行的,自身气场强大了,在自身的气场内的事情也是可以清楚的觉知的。看道家的方书中经常有类似的记载。但药方虽多,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用的,一定要有明师指点传授。通过练功也可以达到这个效果,笔者认识的一位高人,其气场可以辐射三十米左右,在功态中,只要有人进入这个圈子,立马被感知。这位高人是练武出身,这个功夫曾帮助他成功应对了两次小人的偷袭。
       那么扁鹊有了这个功夫,诊断技术自然无与伦比了。加上长桑君传授给他的医术,自然越来越接近神医的层次。其感知已经超越常人认识的极限了。比如他诊断赵简子的疾病。话说赵简子为晋昭公的大夫,独掌国事。一日突发疾病,昏迷不省人事,一连五天都没有苏醒。召扁鹊来诊断。扁鹊入室诊断后出来,说,大夫血脉正常,不必惊怪,他应该是和秦穆公一样,神离体外出了。而且断言不出三天即可恢复正常。果然才过了两天半,赵简子苏醒,说自己出神到天帝那里游玩,还具体说了很多将来的预言。因为这个事,赵简子还赏赐给扁鹊四万亩土地。
       扁鹊更具有传奇色彩的诊治经历,便是给虢国的太子治病,使太子起死回生。这事在很多人眼里看起来也不可信,其实现在也有类似的病例。笔者就曾经历过这样的事情。那是在不久以前,有个老人突然中风,已经人事不省,手脚不能动作。幸好周围正好有一位中医,急忙延诊。在煮药的同时,针刺百会与十宣、耳垂耳背等处。百会下针后,老人意识已逐渐恢复。服下汤药不到三分钟,老人就能开口说话了,第二天老人已能下床慢慢走动,第三天已经不能动的右胳膊和左腿也基本恢复灵便,其效果堪称神速。试想如果送到医院挂吊瓶、输水能有这样的效果吗?
       扁鹊治疗太子的昏厥证,针刺百会而救太子,起死回生,也就没有什么好惊讶的了。从记载来看,太子当时所患疾病,应该也是中风,当时五脏六腑压力由于某种原因不得疏泄,于是压力大增,直冲头脑,气往上冲,自然头部血液不得下行,在上冲的压力冲击下,很容易出现血管劈裂,出现脑出血之类的危证。大脑在气血压力之下,自然失去功能。大脑掌管全身的平衡,失去功能,自然不明原因而跌倒,如果长期得不到缓解,肯定脑出血而死。而百会穴为诸阳之会,为疏泄压力最有效的穴位,针刺百会,等于在气球上扎了一个针孔,郁积之气自然倾泻而出,大脑于是便能清醒。这也是不难理解的事情。
       话说扁鹊来到虢国,自知与太子有缘,便前去解救太子。这样的事,对于素有修行的人来讲,并没有理解上困难。以扁鹊的当时的功夫,知晓太子急症那是很简单的。所以扁鹊来的很是时候,此时太子刚死不到半天。扁鹊说能解救太子,可是没有人相信啊,于是扁鹊又漏了一手,说他的治疗方法,不需要给病人进行望闻问切四诊,即可说出病因,据此可以诊断病人于千里之外,并且说太子现在耳内应该有响声,鼻翼还在搧动,并且其阴部应该还是温热的。
       听了这话,太子的御医中庶子目瞪口呆,赶紧去禀报国君,国君亲自出来迎接扁鹊。扁鹊说,太子之病,即是尸厥,阴阳二气隔绝,所以就像死了一样。但实际上并没有死亡。随机扁鹊在太子百会下针,不久太子便苏醒了。随后扁鹊也是开了汤药,进一步调理,一共服药二十天,太子就完全恢复了。别人认为扁鹊能起死回生,扁鹊却说,我并不能使死人复活,这是太子命不该绝,我只是帮助他一下罢了。
       这话听起来好像是扁鹊在谦虚,而仔细考虑更像是禅语。道家有行气之术,修到一定程度,也可以千里诊病,功夫更高的,甚至可以千里治病,当然能否就能治好那是另外一回事。这点在常人看来不可理解,但在修行人看起来,也不算什么。
发表于 2013-1-7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嗯,东方学术体系的目标就是不假外物的"彻底自由";

耳聪目明者无需眼镜,老鹰过河无需舟桥。
发表于 2013-1-7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写得很生动,很有趣味性。有暇不妨试试以这种文体风格写写历代医家传及案例解读,应该能适合大众读者的口味。
发表于 2013-1-7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写是比文言文好懂一点。
 楼主| 发表于 2013-1-7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三七生老师谬赞,最近感觉对古代大医太生疏了,决心从远古到近代梳理一遍,以广己之见闻,也想通过这种方式弥补资质愚鲁之不足。
发表于 2013-7-1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月含山老师文笔了得呀,给我等叙说神医的典故那是娓娓道来。我完全相信那些神奇的功能,那是国学智慧的结晶吧。
发表于 2013-7-12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扁鹊就看的非常清楚,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一眼就看到了,只不过这种功夫很是骇人听闻,于是表面上诊断时还是要把把脉,装装样子。
  呵呵 扁鹊先生好有爱哦。
接触中医,常想到小时候学的一篇文章,“不治将恐深,不治将益深”,借此贴,回味一下: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读音cou)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子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中医用布包热药敷患处)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中医用针或石针刺穴位)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中医汤药名,火齐汤)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矣。”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发表于 2013-7-13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幸小群

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中医用布包热药敷患处)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中医用针或石针刺穴位)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中医汤药名,火齐汤)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
这是汤熨最早的来处?
发表于 2013-7-13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在山西,一位师傅告诉我:古之名医,已深谙禅定功夫,亦明药物之走使,清心寡欲,故医术神奇,不足为奇耳
发表于 2013-7-13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姜与炙甘草

甘草姐姐问这么高深的问题,我不知道诶。
请哪位知道的,解惑释疑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5-5-8 06:11 , Processed in 0.03190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